首页>社情·民意>乐观社会 乐观社会

王军民:舍小家为大家,关键时刻成为村民的主心骨

2017年07月04日 20:19 | 作者: 王维砚 | 来源: 中工网
分享到: 

村里村外奔波,纠纷就地解决,私家车成了解决村民纠纷的应急车。

他是群众的主心骨

“有纠纷,找军民。”在河北省邯郸市涉县神头乡十里八乡流传着这样一句话,说的就是邯郸市十佳品牌调解员、涉县金牌调解员、涉县神头乡江家庄村调委会主任王军民。如今,提起王军民,村民们都竖起大拇指赞不绝口:“王军民,是一个往村民心里办事的人。”

王军民45岁,2007年担任村调委会委员,2012年至今连续担任村人民调解委员会主任,负责维护村里矛盾纠纷调解和治安稳定工作。

“关键时刻用得上,他是我们的主心骨”

说起王军民,村民王天厚感激之情最切,“要没有他,我们的钱都得打水漂,关键时刻用得上,他是我们的主心骨啊。”

事情还得从2014年说起。一家公司以合作社会员入社名义,承诺高额利息,吸收全村120多户村民存款233.06万元。结果,该公司因资金链断裂,不能按期兑现承诺。

为了维护百姓的利益和身心不受侵害,王军民主动介入。首先,他想到决不能让受骗群众干出傻事,一定要想办法制止事态发展,一切依法办事。因案件牵扯面广,涉及人多,他召集村民立即成立追款小组,带领追款小组10多次到县相关部门反映问题,请教解决方案。

谁知,第一次追款就吃了“闭门羹”,老板避而不见。王军民劝说村追款小组的成员先回家,他留了下来,冒着38℃高温在养牛场坐等。该村追款小组成员王小刚说,经过一天一夜的耐心等候,老板终于出面了。

之后,经过6次协商,达成还款协议,截至2016年12月31日,已追回113.8万元,剩下的钱将继续按协议办理。

奔波村里村外,村民纠纷就地解决

农村矛盾常常错综复杂,邻里纠纷、婆媳不和等鸡毛蒜皮的小事,有时也会闹得不可开交。可王军民凭着对乡亲们的满腔赤诚,风里来雨里去,每年化解纠纷30起以上。

“几年来,王军民总是凭着两条不知疲倦的‘蚂蚁腿’,奔波于村里村外,村民纠纷都是就地解决。”涉县神头乡江家庄村党支部书记王月田说。

2016年6月份,村民王火平和邻居“四叔”因为在窑顶上场的使用权问题发生了争执。

王火平气冲冲地找王军民评理,并要求“四叔”赔偿损失。王军民详细询问事情的来龙去脉,查验王火平出示的1988年农村宅基地使用证,又到现场观察。随后,“四叔”也出示了民国十七年,王火平祖爷卖给“四叔”爷爷的卖契。王军民了解双方情况后,依照宅基地使用证,认定窑顶上的场使用权和管理权应属于王火平。

“你把人家墙拆掉,理当赔偿,人家让你赔是本分,不让你赔是人情,你要理解,以后不要蛮干。”调解现场,王军民耐心地做“四叔”的思想工作。同时,劝慰王火平说:“‘四叔’既是邻居,又是长辈,希望你不要追究他的损失赔偿,并安慰一下老人家。”

经过一个星期的调解,两家人握手言和。王火平原谅了“四叔”,不再追究损失赔偿,并道歉:“我脾气不好,出言不逊,请您原谅。”终于,“四叔”也打开了心结。

舍小家为大家,值

家里“军民调解”的匾额,王军民每天都擦得锃亮。王军民说:“这是市司法局长陈惠永给俺书写的,这也是对基层调解员的最大鼓励。”

“群众找咱,说明信任咱。”递支烟,倒杯水,拿点水果,来找军民的村民都会享受这样的待遇。一次,一位村民因邻里纠纷到王军民家反映情况,结果天晚了,王军民干脆让妻子做好饭,留下信访村民边吃边聊。饭后,这位村民感激地说,“我不反映问题了,这事儿我也有责任,我不忍心让你来回跑路。”

“只要谁家有事儿,我们家的车就都成了应急车。”王军民的妻子说,2016年6月的一天早上,王军民答应儿子到学校开家长会,突然接到求助电话,说村民为了一棵楸树闹起了纠纷。“你去送孩子上学吧,我有事儿先走了。”说完,王军民把孩子交给妻子,开车来到现场进行调解。

几年来,王军民的车跑旧了,轮胎破了,但一起起纠纷得以较好解决,群众的心里也更通畅了。

而妻子杨玉荣也甘当“编外”调解员,帮王军民做笔录,写案卷,补档案,5年来帮王军民整理案卷达100余份。(记者 王维砚 通讯员 贾薇)

编辑:梁霄

关键词:王军民 村民 主心骨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