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情·民意>你言我语 你言我语

从“贫困帽难摘”到“增收见成效”

北京市门头沟区低收入村的致富路

2017年07月10日 16:59 | 作者:奚冬琪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盘活闲置资源

低收入村“整装待嫁”

一枚小水果,绿了山色,富了村民。这不仅仅是李家庄村的“奇遇”,也是门头沟区45个低收入村的共同变化。

2016年,门头沟区经过摸底排查,按照低收入村和低收入户认定标准,确定了低收入村45个,低收入农户5725户,涉及8个镇。排查中发现,位于深山区的低收入村占到了全区总数的95%,有劳动能力的低收入人口就业率仅为68%,且文化程度偏低,收入来源不稳定。

深山里的村庄存在交通不便、劳动力短缺的短板,但与当地区位和人力劣势相对的是,这些村庄普遍富含的独特自然资源和文化禀赋。例如,雁翅镇苇子水村是北京市首批传统村落,村里传承数百年的秧歌戏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斋堂镇的马栏村因冀热察挺进军司令部旧址陈列馆而闻名,是红色旅游、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京西胜地……如何让这些“藏在深山人未识”的村庄得到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利用,使散落在深山的“宝贝”不被埋没,就成了推进低收入帮扶工作的关键。

在意识到“不是资源匮乏,而是开发不足”这一问题后,门头沟区委、区政府在帮扶工作中,着力为低收入村展示资源、引进产业,通过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现农民增收,夯实发展基础。同时,各帮扶单位也以培育特色产业为发力点,盘活农村闲置资源。

“门头沟马栏村传统村落设计,是我们和北京市农工委合作的‘设计走进美丽乡村’示范项目。目前已完成了传统村落保护总体规划、‘乡村12间’、风雨亭、登山步道和村域导视系统的设计与实施。希望项目完成后,能给村民的生活带来改善,同时也能促进村子旅游产业的发展。”民盟北京市委社会服务部副部长郑传志介绍说,马栏村是门头沟很有特色的古村落,但村子里的很多建筑年久失修,都已处在即将倒塌的边缘。为了使这个美丽的古村落能够重新焕发光彩,民盟北京市委作为帮扶单位,充分发挥人才优势,为村子制定了“古村、红村、新村”的总体发展思路和理念。“这样就可以盘活现有资源,打造以生态休闲旅游和居家养生、养老为主业的产业规划,实现乡村经济结构的转型,从低收入村变为美丽新农村。”

一年多来,随着低收入精准帮扶项目的落地,以及“公司+农户”模式或农村经济专业合作组织的积极引入,越来越多农村闲置资源被盘活。妙峰山镇陇驾庄村打造农业特色观光园,王平镇西石古岩村13户低收入户组团成立合作社发展生态养殖,潭柘寺镇桑峪村、南辛房村利用现有荒山荒坡种植特色中草药……如今,45个低收入村都根据当地自然条件和资源文化禀赋“定制”了产业发展项目,“整装待嫁”的村庄将通过资本引入和项目带动,帮助当地村民实现增收致富。

激发内在动力用好外部资源

和很多地方在精准扶贫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相同,门头沟的低收入村也存在着“扶贫先扶志”和“扶贫先扶智”的问题。

“现在无论是国家,还是市里、区里,扶贫的各项政策和资金都已经到位,关键就是要激发低收入户的内在动力。”门头沟区农委副主任吕英提到,现在政府的扶贫攻坚的积极性很高,但是如果贫困户缺乏积极性,工作也落实不好。“因此,要加大宣传和帮扶力度,帮助低收入户树立起摆脱困境的斗志和勇气,改变他们的精神面貌。”

另外,吕英还提到,由于门头沟的低收入村大都地处深山,因此村干部水平有限,有些甚至对村里的发展思路也不是很明确。“这就需要有区级领导,以及社会上的有识之士,站在更高的角度和层次,帮助各村谋划思路,明确发展方向。”吕英介绍,为了打赢精准帮扶攻坚战,门头沟成立了由区委书记、区长任组长,48家单位为成员的低收入帮扶工作领导小组,区级统筹。“另外,我们还联合北京市各民主党派,利用他们的智力优势,为扶贫项目出谋划策。”

编辑:梁霄

01 02

关键词:贫困帽 增收 致富路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