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协协商政协协商

贵州省政协精准帮扶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模式初探

2017年07月11日 07:53 | 作者:张宝川 赵彤 黄静 白杨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鸡“名”三省
——贵州省政协精准帮扶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模式初探

人民政协报记者 张宝川 赵彤 黄静 白杨

黎平,一个和中国革命有重大关联的地方,地处黔东南,与湖南、广西交界,号称“鸡鸣三省”,意思是说,鸡在山头一叫,三省都能听到。

427467_600x500_0

而今,这里的人们最大的愿望是让他们的鸡“名”三省。

他们给省长孙志刚写了一封信,汇报了这两年脱贫的事儿。

“厦格村的乡亲们,来信收悉,非常高兴和你们一起分享收获的喜悦!”2017年6月3日,省长孙志刚给黎平县厦格村村民回了信。回信中称,你们采用科学的养殖方法、规范的管理制度和有效的联结机制,把小小的绿壳鸡蛋做成了摆脱贫困的致富产业。

省长和村民们说的鸡,不是一般的鸡,而是生长在贵州大山里的一种特殊的鸡,这种鸡下的蛋,蛋壳是绿色的,鸡吃的也是“绿色”的,营养价值很高,在北京市场上卖五块钱一个。说不一般,还因为小小的鸡蛋上寄托着贫困农民的致富梦想。

养鸡的工程,他们称之为“1244工程”。

周运平水漫沙产业 “及时雨”霖洒侗家寨

青山如黛,碧水微澜。贵州黎平县双江镇双江村因境内的双江河得名。直到上世纪70年代,这里还是下两广的重要码头,如今繁华已逝,只留下一条安静的河水。2016年,双江河陡起波澜,洪水泛滥。

33岁的周运平就是这里的村民。去年此时,他还是意气风发的“准老板”,跟亲戚们借了40万元建起了自己的沙场,可一场洪水将一切化为乌有。早些年失去右臂的他,连家里的田也没能力种,周运平欲哭无泪,站在了精神崩溃的边缘。

像周运平这样的贫困人口,全省共有493万。

这时,省政协给贫困户送来了“鸡”。

初夏的侗寨,路边的勒杜鹃不管不顾地扑满枝头,开得热烈。2017年5月10日,省政协在黎平县风光秀美的肇兴镇召开扶贫现场会。

记者参加过各级政协的各种会议,但像这样“级别”的会还是第一次:从省政协副主席到市县政协领导、委员,到普通村民,连普通话都说不太好的侗族的贫困户都来了,还在会上发了言。他们有一个共同的话题:1244。

此时,他们开展“1244”已经一年了。

会场里,从四处赶来的参会者们讨论热烈。

基层干部和贫困户的发言接地气:

“鸡到生蛋、吹糠见米,‘1244工程’立竿见影的脱贫效果让贫困户干劲十足,周边乡镇农户也纷纷来我们村‘取经’。”

榕江县定威乡定旦村支书介绍说,全村30户贫困户全部加入了养殖绿壳蛋鸡合作社。定威乡已将养殖绿壳蛋鸡列为主导产业,三年内养殖绿壳蛋鸡60万只,覆盖500户贫困户。

“凡参加‘1244工程’的农户,产品不超过7天,公司按保护价鸡蛋每枚1.2元,活鸡每斤18元现款收购。”1244扶贫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毅在现场交流会上再次承诺。

政协领导的讲话有高度:

省政协副主席黄家培说:“要充分认识产业扶贫的基础性作用、稳定性作用、持续性作用、普遍性作用。要不断总结提升,探索产业扶贫的新模式,以特色产业为支撑、以市场经营为手段、以创新机制模式,推动产业扶贫向纵深发展、向高效迈进。”

什么是“1244”?随便叫一个普通村民说,他都能说得明明白白:“1个绿壳蛋鸡产业,2个鸡舍,400只鸡,年收入4万元。”

村民们算的是自家的小账,领导算的是大账。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都不能少。贫困是贵州发展的短板,脱贫攻坚是贵州在“十三五”期间必须要啃下的一块“硬骨头”。政协机关干部也要撸起袖子加油干。

编辑:刘小源

01 02

关键词:政协 扶贫 贫困户 养殖 绿壳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