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情·民意>你言我语 你言我语

一个景区里的脱贫故事

2017年07月17日 17:59 | 作者:彭剑 李轻云 刘玉琳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卖凉粉,年纯收入达到6万多元;当保安,身有残疾也在家门口实现稳定就业……近年来,贵州省湄潭县高台镇三联村的贫困家庭依托奇洞天景区,让农民“离土不离乡”,实现了脱贫致富梦。

贫困户变成小老板

“凉粉两碗,一根烤火腿。”“好勒,马上就到。”近日,在湄潭县高台镇奇洞天景区白果树一号门店里,女主人曾治娥麻利地烤着火腿,男主人周建勇热情地招呼客人,欢快的神情写在他们的脸上。

其实,周建勇一家去年才摘下“贫困帽”。当初的贫困原因在于周建勇是仅有一只手臂的残疾人,曾治娥也患有糖尿病、高血压等多种疾病。过去,不管怎么努力种地、打工,这家人始终没能摆脱贫困,反而累积起2万多元的债务。

2014年底,湄潭县的一家公司入驻三联村,开发溶洞资源,建设奇洞天景区。家门口一下子变成了景区,脱贫的希望就在眼前。在县领导的鼓励和景区负责人的动员下,曾治娥免费租到了景区位置较好的一号门店,开起了小吃店。

于是,曾治娥开店卖凉粉,周建勇白天在店里帮忙,夜里到景区值班。这一年,这个贫困家庭实现了“逆袭”:2万多元的账还清了,房前屋后硬化美化了,小吃店也添置了冰柜、烤箱和消毒柜等,贫困户变成了真正的小老板。

残疾人穿起保安服

“要是没有奇洞天景区的开发,我一个月怎么能拿到1600元的固定工资。”高台镇三联村农民、景区夜班保安员冯芝忠说起如今的生活,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49岁冯芝忠曾到广东、河北等地打工。1999年,在河北一家螺丝厂不幸被飞轮轧断左手,治愈后相关部门鉴定为三级肢残,然而厂方仅给予了3万元的赔偿。2002年,冯芝忠回到家乡,由于左手已失去劳动能力,一家四口没有固定的生活来源,家庭陷入极其贫困的状态。

去年5月,冯芝忠和儿子冯久祥被安置到奇洞天景区当保安,妻子汪树琼也在公司做临时工,一家固定月收入超过4000元。此外,冯芝忠还利用业余时间,饲养了10余只山羊,养殖年收入也可达到1万元以上。

“以前,哪里想到能在家门口就业。如果没有景区的开发,以我的残疾情况,哪怕1天30元也没人愿意喊我去上班。现在,每月都有固定收入,家庭也和睦了,我相信日子肯定会越来越好。”冯芝忠对未来充满信心。

编辑:梁霄

关键词:景区 脱贫 故事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