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收藏·鉴宝>收藏鉴宝头条收藏鉴宝头条

从唐三彩骑马俑看唐代马球运动发展

那些“打马球”的唐三彩

2017年07月21日 14:00 | 作者:施泳峰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在所有传世的唐三彩器物中,以人物俑的数量最多,而且塑造得最为精彩,形象鲜明,栩栩如生,神态逼真,生动之极。尤其是唐三彩骑马俑,说明这类表现打马球活动的唐三彩陶俑在当时十分常见。

马球,亦称“击鞠”“打寺”或“击寺”,是骑在马上,持棍打球,不仅是唐代喜闻乐见的体育运动,也反映了当时的风俗人情。

唐三彩骑马男俑像

唐三彩骑马男俑像

传奇唐三彩

唐三彩是唐代彩色釉陶的俗称,因烧制于唐代,以黄、绿、白等三种色彩运用最多而得名。唐三彩以白色黏土作胎,釉料中含铜、铁、钴、锰等多种着色剂,并以铅作为助熔剂,在约800℃左右的温度中烧造而成,呈绿、黄、白、赭、紫、褐、蓝等多种色彩,各种颜色相互交融,形成绚丽灿烂的效果。

唐代工匠们采用点染、涂绘、泼洒、绞釉等多种方法,把各种釉汁交错施于胎体表面,入窑焙烧,从而使着色的金属元素在烧制过程中自然交融和流动,甚至产生意想不到的窑变色彩。由于釉料中含有对人体有害的铅,所以唐三彩一般不作为日常生活用器来使用,主要是作为随葬冥器。

唐三彩出现于唐高宗时期,在唐玄宗开元时期达到极盛,“安史之乱”以后数量急剧减少。唐三彩发展的鼎盛时期是从武则天执政到唐玄宗天宝末年,这一时期也是唐代社会经济空前繁荣的时代。由于物质的极大丰富和社会的太平稳定,朝野上下奢靡之气浓厚,厚葬之风盛行,所以我们今天能够看到如此众多的制作精美的唐三彩。

作为随葬品使用的唐三彩,器物造型反映了唐代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品种多达40余种。比如,建筑物包括四合庭院、假山水榭、各种房屋、仓库、车、柜、床等,动物包括马、骆驼、驴、骡、牛、狗、猪、虎、鸡、鸭、兔等,人物包括武士、文官、武官、乐舞、天王等,日常生活用具包括壶、瓶、罐、洗、盘、碗、钵、砚、唾盂、香炉、枕以及佛教用品的净瓶、塔式罐等,文房用具包括水注、砚台等。可以说是一应俱全,无所不包。

这些种类繁多的唐三彩囊括了唐代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真实而鲜活地展示出唐代特有的精神面貌和艺术风采。

骑马俑与打马球

在所有传世的唐三彩器物中,以人物俑的数量最多,而且塑造的最为精彩,形象鲜明,栩栩如生,神态逼真,生动之极。贵妇俑的造型雍容华贵,发髻高束,肌肤丰满,华丽的长裙衬托出娴雅的风姿。少女俑的造型体态婀娜,聪明伶俐、俏皮活泼之感,让人一望可知。文官俑的造型端庄自立,峨冠博带,长袍阔袂,神情拘谨。胡人俑的造型温顺虔诚,深目高鼻,头戴尖帽,身穿翻领长袍,脚登高筒靴。

上海博物馆收藏有一尊唐三彩骑马男俑(如图),高39厘米,马长38.3厘米,造型栩栩如生,色彩搭配得当。骏马膘肥体壮,比例准确,骨肉清晰。人物体态丰盈,神态自如,气韵生动。这尊唐三彩骑马男俑表情严肃,双手紧握,双手之间似乎应有球杖,表现出打马球活动时的神态。

在国家博物馆、陕西历史博物馆也收藏有与这尊唐三彩骑马男俑相类似的表现唐代打马球活动的陶俑,说明这类表现打马球活动的唐三彩陶俑在当时是常见产品。

马球,亦称“击鞠”“打寺”或“击寺”,是骑在马上,持棍打球。球杖长数尺,杖端弯曲,球状小如拳,以质轻坚韧的木材做成,以草原、旷野为场地,设球门。游戏者乘马分两队,手持球杖,共击一球,最先打进的球称之为“头筹”,以打入对方球门进球数的多寡来判断胜负。

打马球活动起源于古代波斯,后传入中国,曹植在《名都篇》中说:“连骑击鞠壤,巧捷推万端”,说明至少在东汉末期打马球活动就已经存在了。打马球活动在唐代盛行,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的元代陈及之《便桥会盟图》,就有描绘唐朝和突厥两国进行马球比赛的画面,此画以唐高祖李渊武德九年(公元626年)李世民与突厥颉利可汗在长安的渭水便桥会盟为背景,画面中数名骑士策马持杖争击一球,场面热烈壮观。1957年在陕西省西安市唐代大明宫遗址发现了记载唐代宫廷修建马球场的刻石,证明了唐代贵族打马球活动的盛况。1971年在陕西省咸阳市乾县唐高宗李治的儿子章怀太子李贤墓发现的《打马球图》壁画,长6.75米,高1.65米。画面上有20匹“细尾扎结”的各色骏马,骑士均穿白色或褐色窄袖袍,脚蹬黑靴。头戴幞头,左手执马缰,右手执鞠杖,做出竞争击球的不同姿态,比赛场面精彩激烈。画面构图疏密有致,动中有静,有着强烈的节奏感和运动感。

据唐代的历史文献记载,唐代皇帝之中喜欢打马球活动的不在少数。比如:唐中宗李显景龙三年(公元709年),金城公主远嫁吐蕃,李唐皇室组织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球场婚礼”,以临淄王李隆基为首的唐朝队战胜了以吐蕃使者尚赞咄为首的吐蕃队,为李唐皇室赢得了荣誉(唐·封演《封氏见闻录》)。

天宝六年(公元747年)唐玄宗李隆基颁诏,将打马球作为军队训练的课目之一。唐宪宗李纯不仅自己热衷打马球活动,还组织后宫太监、宫女参与打马球活动。

唐代诗人王建写的《宫词》中有一首诗描写的正是唐宪宗元和年间宫廷内打马球活动的景象:“对御难争第一筹,殿前不打背身球。内人唱好龟兹急,天子鞘回过玉楼”(《全唐诗·卷302》)。

唐穆宗李桓甚至因为打马球而受伤导致丧命,唐穆宗李恒的长子唐敬宗李湛因为沉湎马球,不理国事而引发众多朝臣的不满。唐僖宗李儇热衷于打马球活动,与大臣一起击球时竟然以“击球赌三川”,结果宦官田令孜的哥哥陈敬瑄赢得比赛胜利,担任西川节度使。唐昭宗李晔被权臣朱温逼迫从长安迁都洛阳时,禁卫军都已逃散殆尽,李晔却还将十几个马球手带在身边不离左右,不忍舍弃。

唐代马球盛行一时,不仅皇室和贵族热衷,而且军队也流行打马球。唐代的节度使大多在藩镇驻地修建鞠场,作为军队日常习武活动的一部分,比如徐泗节度使张建封平时就经常组织武将们打马球活动,并自诩“不能无事习蛇矛,闲就平场学使马”(《新唐书·张建封传》)。

在唐代甚至出现了女子参与打马球活动的现象,比如剑南节度使郭英义平时喜欢“聚女骑驴击球,制钏驴鞍,及渚服用,皆侈靡装饰,日费数万,以为笑乐”(《旧唐书·郭英义传》)。

马球也深深地影响到民间的日常生活,比如唐代敦煌曲《杖前飞》就有描述唐代百姓“闲闷结伴就球场”的诗句,即平民百姓没事的时候就会结伴到球场去看打马球作为消遣。

唐三彩虽然仅仅在唐代很短的时间内产生、发展并衰退,却以其浑厚大气的造型和绚丽奇幻的釉色带给我们无法抗拒的艺术吸引力,领略到唐代社会活色生香的精彩生活。上海博物馆收藏的这尊唐三彩骑马男俑造型生动逼真,以结构准确、形态传神而享有极高的声誉,不仅表现出唐代高超的手工艺制作技巧,而且反映出唐代打马球活动的社会风俗,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作者系上海市黄浦区政协委员、上海市文博研究馆员)


编辑:杨岚

关键词:那些“打马球”的唐三彩 “打马球”的唐三彩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