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情·民意>你言我语 你言我语

在城市边缘的村落,蕴藏着哪些机会?

2017年07月25日 16:53 | 作者:聂光辉 | 来源:新华思客
分享到: 

适应性保护、旅游开发不适用,村落如何脱贫?

过去部分学者对于村落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传统村落价值上。随着我国新型城镇化道路的推进,对传统村落的研究逐步转移到了适应性保护、旅游开发等发展模式新探索等方面。但对于一些即便通过挖掘也很难具备特色的村落,就很难实现扶贫开发工作的移植、照搬。

对于具备保护价值的传统村落,在扶贫开发工作开展过程中,进行一些旅游开发的探索十分必要。这不仅有利于传统村落的保护,也有利于增加当地人的收入。而对于一些难有特色的村落,扶贫开发工作的难度及复杂程度就比较大。其中,以产业特色建设作为推动脱贫工作的选择,是部分地方政府采取的措施。这一措施在过去一段时间取得了不少实践成果,但也暴露了一些问题。以某乡镇大力推广芦笋种植为例,在“一乡一业”的机械化政策设定下,快速推进了乡镇产业布局,但也导致村落盲从现象出现。冷库建设滞后、销路问题及产品大量进入市场后的价格下跌,都可能挫伤农民的积极性。

积极发挥农业产业化在扶贫开发工作中的正效应,需要分步骤进行:调研阶段必不可少,需要懂种植的农民参与;试验阶段亦不可缺,需要干部发挥带头作用;大面积推广应该弱化,农产品市场的形成需要市场化的调节。农产品本身受到周期性的自然属性限制,操之过急的布局往往会导致销路和价格上面临双重困境。

对扶贫工作不再单纯考核,而需激励

目前,扶贫主要进行的是对个别贫穷家庭的帮扶工作,这样做的成效很容易看得见,也易于抽查考核。这类扶贫工作目前存在的问题就是巩固脱贫成果不易,往往扶贫工作结束不久,被帮扶的个别家庭重返贫穷。出现这类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是扶贫工作重点攻克的是物质的帮扶,忽略了发展能力的帮扶,另一方面是被帮扶对象的发展能力非常薄弱,抵抗病、灾的能力微弱,稍遇天灾人祸就很容易重返贫穷。这给扶贫工作带来的启示在于,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无论是从扶贫工作本身,还是考核上,都应该把重点放在怎样提高贫穷家庭的发展能力方面。对于帮扶对象不再是单纯的给予,而是教会;对于开展扶贫工作的人员而言,不再是单纯的考核,而是激励。

对于村落的整体性贫穷的帮扶工作,不同于个别家庭的扶贫,需要通过产业变革、陋习改变、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措施展开,是需要由政府牵头全社会参与的精准扶贫。目前困扰村落整体性贫穷的主要因素是资金缺乏、技术落后、人才短缺及交通不便,一般伴随着观念陈旧或脱贫革新的动力不足。解决这类问题需要政府作出政策性倾斜,比如在新增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优先考虑贫穷村落的发展等。

高校参与智力扶贫

高校参与扶贫工作是中央作出的重要的科学决策之一,意在发挥高校在人才扶贫、科技扶贫、智力扶贫、信息扶贫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具体到执行层面,中央部(委)属高校主要参与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的定点扶贫工作,省属高校根据省级人民政府统一安排参加本省级行政区域内的定点扶贫工作。

高校参与扶贫工作的优势在于人才较为聚集,信息获取较为便捷,其劣势在于缺乏足够资金参与扶贫工作建设。

在高校拥有的人才、科技、智力及信息等要素下,在整个扶贫工作中,积极发挥智力扶贫应当是关键。原因在于,扶贫工作的本身不是改变贫穷个人或家庭的原有的生产资料,而是在现有的生产资料下或者说现有的自然条件、物质条件下进行的帮扶性的生产自救行动。因此对于贫穷者本身观念的改变、智力的提升非常重要,也只有积极发挥或激励贫穷者本身的主观能动性,脱贫才具备希望。从这一点思考,高校更能够发挥激励贫困者脱贫的积极主动性。

扶贫开发工作不是一朝一夕之事,对于高校而言,也需要构建长期扶贫机制,重点发挥高校的教育功效。如果有条件,在一定的政府资金支持下,建议高校对于有意脱贫的个人或家庭展开培训工作,积极发挥高校在区域建设过程中的作用,兼顾集中到校培训及进村到户培训。

编辑:梁霄

01 02

关键词:城市 边缘 机会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