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书画·现场>一点一评一点一评

读施元亮篆刻艺术:鉴古求真趣,楚风开我门

2017年07月26日 17:58 | 作者:朱来扣 | 来源:文汇报
分享到: 

原标题:鉴古求真趣,楚风开我门——读施元亮篆刻艺术

中国篆刻艺术自实用性中出来后,便形成了自身所具有的独特艺术审美形式载体,尤其着重视觉之与文字所构成的文化审美意趣,从而脱出之前“印匠”的藩篱,因此自篆刻艺术史上第二高峰的明清以来,大抵业已形成了视觉构成上“疏可跑马,密不透风”的美学法则,取法亦多以秦汉印为圭臬,兼涉战国之古玺印。

▲书法 施元亮作

▲仁者无敌篆刻 施元亮作

晚清至民国初,吴昌硕以苦铁之积学,获石鼓文之雄健,开豪迈雄健之印风。同时代不远之黄牧甫,则自秦汉印及秦诏版中得启发,走出清俊爽利一路印风,大抵更合于传统江南文人的审美趣味。嗣后,又有旅居京华故都的齐白石另辟蹊径,以直接取刀上石,奇肆而作,结体亦往往出自己意。诸前贤之印作,实有欲脱中国篆刻界浙派印风之笼罩。然浙派之兴盛至陈巨来,开元朱文工整清丽新貌之极,温州方介堪、方去疾兄弟亦堪为个中翘楚。

篆刻艺术发展至上世纪八十年代,沉寂多年之后的复兴,使得一时无人暇及的中国篆刻界又现繁荣,施元亮先生就是在这种历史背景下所出现的诸多青年印人之一,所谓躬逢其时也。

施元亮初师彼时尚健在的一代元朱文大师陈巨来先生,获印艺之启蒙,后又长期在温州方氏兄弟之一的方去疾先生门下,得中国传统印学之真谛,深悟“印从书出”之根本,读书写字,沉潜其中,观古而滋养,历九年之功,汇编《花押印汇》一书行世,其时所治之印亦渐成面貌,被视为海上印坛的青年才俊。

筑基之实,积石为峰,然依旧于陈年风景中讨生活,这对有心在篆刻一道上“追我天地”(见其所作朱文印语) 的施元亮而言,显然是心有不甘的。故而,他求教师尊方去疾先生,指点迷津。机缘所至,施元亮获见当时出土之战国时期的楚简文字拓片。楚简书风的率性恣意的表现,有别于正统之书法意趣,深入其心,欢喜而习之。至此,施元亮仿若求得弓矢,不管不顾,一发而不可收拾,且得到了方去疾先生的肯定,无论书法还是治印,皆此中来往,可谓是“楚风开我门矣”。

施元亮之楚简书法、印作,源于其内心之所求,且两相呼应,因而楚风书印的起点与同时期篆刻界兴起的变新求异、或依步而趋地以楚简文字入印不同,其楚简书法取楚风之俊雅,用笔、构字之率性,讲究线条之健挺,横弧笔画与垂直竖笔画,皆能有机融合,因此其书法读来较当下以楚简为本的创新书法更为醇厚、灵动,洗却出土楚简常见的草率,讲究书写线条运行节奏中的笔意生发,如此书风亦贯穿其篆印的创作之中。

施元亮治印虽于楚简中求得新路,走出一片自家面貌的新天地,然而其始终遵循“印从书出”的美学根本,将书写楚简书法之用笔、结体的体悟,皆化入印中,融合篆印特殊之布局,开合、避让、穿插之间,书意之醇厚之爽利,在其篆印线条表现上尤见特色。

楚简文字入印,倘不思融合变化,依样画瓢,往往会飘逸有余而醇厚不足,或失之于草率而未尽得楚文化之浪漫瑰丽之真趣,只是以形取之。施元亮则以之前所学于陈巨来先生工元朱文之基础,后得方去疾先生秦汉印之布局,取吴昌硕石鼓文之健硕,化融于自己的楚简印文线条表现中,故而读来不似一般以楚简入印所常见的线条薄弱之象。

施元亮的楚简印风在当下中国篆刻界已自成一家,既有传统印学的审美主旨表现所在,更有与时代美学相契的真趣,其朱文印的横弧笔意与垂直的竖线条的挺括,相映关照,不隔不离,雄健雌伏,得方寸之间阴阳互易之美;其白文印不率不狂,书意刀趣,两相照应,因此读其楚简篆印,既有古雅之精致,亦复见楚人诗章的风骚之美。

施元亮尝屡屡言及,其欲篆印,常常为之思索经年累月者,方稍能得其中意趣而奏刀。吾信之。

(作者朱来扣 为艺评家)


编辑:杨岚

关键词:施元亮篆刻艺术 篆刻艺术 鉴古求真趣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