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今日要论今日要论
开启“民参军”的新征程
推动和鼓励“民参军”,就是要传承发展好人民战争思想,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立足人民智慧和社会资源这片沃土,汲取营养、获取力量、占据优势
近日,习近平主席主持召开了中央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强调要加强集中统一领导,加快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这也是中央政治局决定成立中央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以来召开的第一次全体会议。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政治局集体学习、全国两会等重要场合,习近平主席多次就军民融合发展的背景意义、战略定位、任务举措等进行阐述,对加速民用科技转化、破除“民参军”行业壁垒等作出部署,突出强调: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领域是军民融合发展的重点,也是衡量军民融合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要主动发现、培育、运用可服务于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前沿尖端技术,捕捉军事能力发展的潜在增长点,要发挥民口和民营企业的潜力,最大限度实现民为军用。
这不仅深刻阐释了社会资源力量和民用高新技术对国防军队建设的重要支撑和推动作用,也从国家层面鲜明提出了推动和鼓励“民参军”的大方略大路线,吹响了推动和鼓励“民参军”的集结号冲锋号,必将进一步引导和促进一大批胸怀民族兴亡、志在强军报国的优质民营企业投身强国梦、强军梦的伟大实践。
推动和鼓励“民参军”,是人民战争思想在新形势下的创新发展。眼下,我们迎来了全民族抗战爆发80周年,即将迎来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纪念日。历史是一面镜子,能够昭示过去,提醒我们要常思胜利之本——人民是战争的主体,是战争胜负的决定力量;又能照进现在,告诉我们要常怀感恩之心,饮水思源靠人民、吃水不忘挖井人。赢得革命战争胜利的基石在于人民,取得改革建设成功的智慧来自人民,推动时代发展和历史进步的动力源于人民。今天我们深入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推动和鼓励“民参军”,就是要传承发展好人民战争思想,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立足人民智慧和社会资源这片沃土,汲取营养、获取力量、占据优势,在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中不断取得更大的胜利。
推动和鼓励“民参军”,是应对新一轮世界科技革命的迫切需要。当前,以3D打印、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多数技术创新的“策源地”都集中在民用领域而非军工行业。一些发达国家纷纷打破军民割据、各自为战的格局,积极整合国家资源和社会力量,推动“民参军”,加快军民一体发展,力求占领新一轮军事竞争的制高点。美国90%以上军品都由民营企业生产,俄罗斯军民两用技术占国防工业比重的70%。面对汹涌澎湃的变革浪潮,我们只有顺势而为,思变谋变,大力推动军民基础要素融合、产业集成共享、科技协同创新,加快民用产业技术的军事适配度、兼容度、转化度,才能在新一轮世界科技、军事竞争的舞台上奏出优美旋律、占据一席之地。
推动和鼓励“民参军”,是助推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内在要求。军事需求属国家层级的刚性需求,产业带动性强,一旦向社会开放,必定能够释放巨大的市场内需潜力,拉动投资和消费需求,促进技术创新和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推动和扩大就业,必将带来更加显著的规模经济、范围经济和分工效率,根治军地重复建设、效益低下,共享不够、浪费严重的顽疾,倒逼国防工业体系加速优化升级,确保把有限的国家资源用在安全和发展的刀刃上。
推动和鼓励“民参军”,是保障军队有效履行使命职能的有力支撑。现代军事体系能力生成依托最先进的技术、最优秀的人才、最顶级的产品、最稳定可持续的来源,这些几乎覆盖国家所有的战略资源,从一定意义上讲,未来战争的较量,是以国家整体实力为基础的体系与体系之间的对抗。美军运输司令部掌握的战略投送力量中,88%的陆地运输、64%的全球海运和50%的全球空运,都是由地方大型运输企业通过市场化运作完成的。美、英、法、德、日等主要国家军事专用技术目前已不到15%,军民通用技术已超过80%。当前,我军在很多关键领域科技创新意识不强、能力不足、转化运用不够,在海外物资技术保障、战场环境测量分析、军事物资战略投送等许多方面存在短板弱项,从“市场”向“战场”进军、让“生产力”向“战斗力”转化,民营企业空间广阔、大有可为。
(作者系全国政协常委、海军原副司令员)
编辑:李敏杰
关键词:民参军 发展 推动 军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