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争鸣 争鸣

《三字经》删“纲常”是与时俱进

2017年08月01日 12:50 | 作者:张立美 | 来源:东方网
分享到: 

近日,即年已九旬的著名作家宗璞和中国社科院哲学研究所中国哲学研究室主任李存山合作编注的《三字经节简注本》。和以往各版本有所不同的是,因不认同《三字经》中有关“三纲”、“君臣”的内容,宗璞大胆对其进行了一些删改,认为这是“对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之举。(7月31日《北京青年报》)

《三字经》是我国传承千年的传统启蒙教材,朗朗上口,浅显易懂,与《百家姓》、《千字文》并称为中国传统蒙学三大读物,也是当下青少年最主要的国学启蒙读物之一。但成书于封建时代的《三字经》,与其他古代读物一样,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封建糟粕思想,与现代社会倡导的民主法治思想有所不合,已经过时了。比如,《三字经》中与“三纲五常”有所挂钩的“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等内容。

QQ截图20170801125021

时代不同,价值观也大不一样。对于诵读《三字经》的儿童而言,如果没有得到正确的教育和引导,一味的只是简单的诵读传统版本的《三字经》,的确很容易让他们从小将《三字经》中的精华和糟粕一起接受,造成思想上的混乱,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和正确价值观的形成。

删改《三字经》中的“纲常”内容,实质上就是删掉《三字经》中的糟粕部分,只保留与当下价值观仍然相符的内容,这就是让孩子在读经时只吸取精华部分,真正做到开卷有益,发挥出《三字经》应有的启蒙教育功能作用。而且,删减《三字经》中的“纲常”内容,并不妨碍人们学习老版本的《三字经》。等到孩子长大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具有独立认知能力的时候,再接触、学习到包括糟粕内容在内的老版本《三字经》并不迟,而且可以进一步提高认识能力。

从教育科学角度说,每个年龄孩子阅读的书籍内容都应当与其心理相符,并不是每一部经典作品都适合未成年孩子、儿童阅读。孩子阅读经典作品,也只适合阅读少儿版的经典作品,而非适合大人阅读的原版景点作品。换言之,删减《三字经》中的“纲常”内容,符合教育科学规律。

再者,从《三字经》版本的演变、发展角度说,新版《三字经》删除“纲常”内容并无不可,相反这是与时俱进的做法。《三字经》最早成书于宋朝,后代一直有续写增改《三字经》,清朝的贺兴思增补了元、明、清三代的历史内容,眼下流传较广的一个版本是清末民初章太炎先生的增订本。新中国成立后,对《三字经》涉及到的一些民族史观内容又进行了一些修订。从这个角度说,删减《三字经》中的“纲常”内容,并不能简单的与阉割《三字经》行为划等号。

当然,不管《三字经》的版本如何变化,也不论是否删除《三字经》中的糟粕内容,教师、家长在带着孩子读《三字经》时,都必须向他们传递正确的价值观和理念,要正确教育和引导孩子学习、阅读《三字经》,这才是最关键的。

编辑:李敏杰

关键词:三字经 内容 纲常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