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国企·民企>深·观察深·观察

“共享睡眠舱”要发展,不能突破安全底线

2017年08月02日 10:30 | 来源:新京报
分享到: 

太空舱作为酒店业中的新业态、新模式,也要符合相关治安、消防标准,才能营业,这是太空舱运营者应该明白的,不能心存侥幸。

据新京报报道,7月31日,享睡空间负责人代建功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目前“享睡空间”的太空舱已经“听主管部门的意见全部召回了。至于以后产品怎么放,采取什么模式,还需要等公司研发部门的评估,听取主管部门的意见和建议也需要时间,具体需要多久还没有评估出来。”

近期,多地太空舱遭到行政取缔,前途未卜。这里面,有的是根本就没有申请行政审批。有的是申请了,但是因为治安、消防安全原因,没有获批。

治安的问题主要是现在太空舱并没有要求客人提供身份证登记,这个是比较好解决的,未来太空舱运营者接入身份证登记系统即可。麻烦的是消防许可。

一位享睡科技的员工透露,公司曾尝试为“共享睡眠”办消防许可,但太空舱的“上下铺”住宿形式不符合有关部门的要求,很难拿到消防许可。而已经拿下的物业如果不采取“上下铺”经营,提高住宿面积利用率,就无法收回成本。

虽然有人把太空舱称为“共享睡眠舱”,把它归于共享经济范畴内,但实际上,太空舱只是“分时租赁”中的一种,并没有什么共享性质。太空舱的本质,是胶囊旅馆。也就是说,太空舱还是酒店业态,它必须要符合国内酒店业消防标准。

所以,太空舱经营业主如果想要继续经营,就必须满足相关消防安全标准,不能以所谓共享经济新业态为理由,来逃避监管。

胶囊旅馆最早肇始于日本。在加班现象普遍的日本,不少上班族把它作为临时休息场所。国内的一些游客到日本旅行,或基于省钱,或基于好玩,也到胶囊旅馆住宿。

在国内大城市,有不少加班到比较晚的人,价格相较酒店便宜不少的胶囊旅馆确实有其需求,在工作间隙到这儿休息一下,也比办公室舒服很多。

应该说,国内胶囊旅馆未来会有不小的市场发展空间,成为酒店行业的新模式。所以,相关业者要积极满足监管部门的要求,来求得自身和行业发展,不能辜负这大好的市场前景。

一些太空舱业运营者正在与主管部门沟通,争取满足监管标准,让太空舱重新开业。我们也希望主管部门能够认真倾听太空舱运营者、消费者以及相关领域专家的意见,妥善处理好这一问题,不要把太空舱一棒子打死,要有“包容审慎”的态度。

对于任何一种新业态、新模式,企业当然要有敢于创新的勇气,但是有些底线是不能突破的,比如安全问题。太空舱的消防问题,如果解决不了,那就不能搞。

太空舱发展走的弯路,也启示创业者们,不要为了追求更新的商业模式,就盲目冲动,无视一些最基本的政策和安全制度底线。诸如无人车上路等问题,就应该好好跟主管部门协商,不能自己想怎么办就怎么办。否则,不但对社会造成巨大的安全隐患,对自己和投资人也是不负责任。(梁适)

编辑:刘小源

关键词:太空舱 发展 安全 底线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