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天下 天下

大督查创新前进 破路障没有终点

2017年08月02日 13:32 | 来源:新华社
分享到: 

新华社哈尔滨8月2日电题:大督查创新前进 破路障没有终点

新华社记者闫睿、刘红霞、胡林果、李黔渝

国务院第四次大督查期间,各督查组坚持问题导向,走企业、进高校、下乡村、看行政办事大厅,真督实查政策落实的“最后一公里”,座谈、问卷结合,明察、暗访并举,将百姓心声、企业呼声统筹纳入到更好为人民服务的工作中去。

大督查,从路上就已开始

按照工作安排,向黑龙江省派出的第六督查组于7月17日午后抵达哈尔滨。而实际上,自7月15日在当地设立的督查热线启用后,第六督查组即通过前后方联动,就收到的问题线索督促有关方面立行立改。随着一份份整改报告的回传,这场督查战已提早打响。

“会前已请大家填写了具体的企业成本支出表,今天你们就细说说感受,多提提建议,我们是想听够、听透。”第六督查组组长刘伟在同企业座谈“降成本”时说。

督查组行程高效,也得益于此次国务院大督查做出的多方面创新,如首次在督查地开通热线“听民声”、向百家企业发放“原始支出费用调查表”了解“减负情况”,此外还专门针对30岁以下CEO进行“双创”生态环境一对一访谈、在各地开展营商环境调查等。

“热线应接不暇,这说明老百姓的诉求很多,我们已经增加到5条热线,但是仍然很‘火爆’。”第十六督查组17日抵达云南省当天,省政府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热线开通以来,云南组织了20多名接话员参与工作。接下来的几天,随着热线线路不断增加,接话员又增加到50多人,协调、审核、录入工作有条不紊。

“你所说的‘项目秘书’是怎么开展工作的?有实例说明吗?”在广州市政务服务中心琶洲分中心,第十三督查组不只听介绍,还要看证据。中心工作人员冯智超说:“这是真督实查,眼里不揉沙子。既看过往,也敦促我们更好提供服务。”

察实情,就要扎到泥土里

“大爷大娘,你们都有健康档案么?平时到村卫生所、乡卫生院寻医开药方便吗?”第六督查组“医疗养老”小组深入黑龙江省黑河市,走进农民刘主合家中,与乡亲们攀谈近半个小时,督查民生政策落实“不留真空”。

“你们不要有任何心理负担,项目建设有哪些困难,放开讲。我们会如实记录、反映并提出意见建议,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帮你们把工作做好。”刚一坐定,第十六督查组成员就给几名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负责人吃下“定心丸”。

……

让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腿,是本次大督查18个督查组一以贯之的工作理念。坚持当日事当日毕,白天“开门搞督查”,晚上回驻地,又投入到督查资料整理和次日工作准备中。

在贵阳市,第十五督查组成员从摞起来有1米多高的一企业“仓储项目报规材料”中,核查出政府部门依据地方性法规收取保证金、加重企业负担的情况。

记者跟随第十三督查组在广东省督查“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时发现,即使该省过去两年的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全部开工,督查组依然追问企业“建设进度怎样了?”“还有没有新的困难?”

在深圳市,督查组成员将企业所反映的“在原材料、用工、用地、融资成本等方面,仍面临较大困扰”的诉求一一记下,临走时又和各企业参会者仔细校对联系方式,确保“问题收得上来,反馈沉得下去”。

频创新,群众诉求追到底

为确保督出实效临时改变行程,督查组上了路、相关部门还不知道要查啥,督查行程过半再杀“回马枪”抓落实,督查组为小区住户、美食店老板纠纷就地开起了“圆桌会”……第四次大督查中的种种“新鲜事”,赢得群众点赞。

在督查所到省份,督查组向百姓、企业敞开大门,共同聚焦深化“放管服”改革、降低企业成本、推动“双创”培育发展新动能、积极扩大有效投资、推进医疗养老改革等工作。

在黑龙江,督查组“双创”小组将大学科技园与省科技厅等邀请到一起,“这面提出疑问,那面给出回应”“红红脸,出出汗”似的交锋,让政策落实“打开天窗说亮话”。

记者跟随多地督查组采访发现,针对被督查对象提出的“中央出台的一些政策,省里正在积极落实”“一些工作涉及部门多,推进还存在困难”等言辞,督查组坚持“打破砂锅问到底”:你们是如何落实的?落实到什么程度?出现困难准备怎么解决?

按照务实、简洁、高效的工作原则,本次国务院大督查入驻各地后,不开大规模的情况汇报会,只与被督查省份开一个简短的工作衔接会,督查结束后也不立即开面对面的意见反馈会,而是统一归纳整理后,以国办名义书面反馈。与此同时,回应民众、企业的诉求却不停止。

国务院督查组有关负责人表示,各督查组在离开督查地区之前,已将应转送地方处理的群众来电全部汇总成册移交地方,并建立台账由国办督查室跟踪督办。同时要求各省(区、市)在规定时间内,向国务院办公厅报送群众来电办理情况,切实推动地方政府履职尽责。

大督查,从路上开始,还将在路上。

编辑:秦云

关键词:国务院第四次大督查 督查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