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收藏·鉴宝>收藏鉴宝头条收藏鉴宝头条

家书抵万金

——重温先辈的长征记忆

2017年08月03日 16:27 | 作者:文字整理/罗平汉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红军战士给父母的家书

【说明】

这封书信并没有署名,可能因为书信保存的原因,红军战士的署名被损坏了。但从信封看,这名红军战士应该姓刘,其父亲为刘环生。写信的信纸上有“红军二方面军,第四师政治部用笺”的字样,说明这名刘姓红军战士所在的部队应该是红二方面军第四师。从信封上的地址还可以判断出,刘姓红军战士应该是贵州江口县人,写信地址则是在陕西省富平县装(庄)里镇。

【书信】

父母亲二位大人鉴:

敬禀者!

自儿出门转瞬间就是三年了,也没给二位大人一幽〈函〉,也不知二大人的身体如何,想二大人的身体是很康健的,儿在外为国家出力,也不能在外常问安,儿想现在为阶级为中华民族谋解(放)。

【解读】

根据史料记载,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三大主力在陕北会师后,经过山城堡与胡宗南部的最后一仗,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宣告结束,中国人不打中国人的愿望至此得以实现。紧接着爆发的西安事变,为国际国内的各种政治力量提供了一次难得的和解机会。当时占据我国东三省的日本军队长驱直入,大有踏破长城席卷中国之势。面对共同的敌人,由中共提出的实行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倡议得到普遍响应。但国民党内的亲日派却调集大军,气势汹汹地赶来讨伐作出新抉择的东北军和西北军。应张学良、杨虎城的要求,中共在派出代表团赴西安参与调停谈判的同时,命令红军主力南下支援东北军和西北军作战。贺龙率领的红二方面军,就是在这个时候从三边、环县,经庆阳、旬邑、淳化到达富平、三原一带。这支征尘未洗,几个月前才结束长征,一个个骨瘦如柴,衣衫褴褛,肠胃里还残留着草根和树皮的队伍,一到达目的地,把枪一架,便开始挖战壕,筑工事,准备迎击何应钦部队的进攻。但仗却没有打起来,因为团结对外的呼声越来越高,国共合作的趋势已如黄河的怒涛,不可阻挡。

1937年7月,抗日战争全面爆发。8月,根据中共中央决定,红二方面军与红二十七、二十八军等部,在陕西省富平县庄里镇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第120师。

从上述史料记载可以看出,陕西省富平县庄里镇正是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后红二方面军的总指挥部所在地,进驻庄里镇的时间大概是在1936年12月至1937年初。同时,这名红军战士在信中说,“自儿出门转瞬间就是三年了”,且收信地址是贵州省江口县。根据这个时间进行的推算,刘姓红军战士出门的时间大约是在1934年。翻阅历史可以发现,1934年红二、六军团在寻求会师的过程中,曾转战黔东北,并途经过江口县。从这时算起到1937年,也差不多三年的时间。所以,刘姓红军战士极有可能是在这时参军离开家门的。信的主要内容是向父母问安,并表达了自己崇高的理想,当然也有一丝隐隐的不能孝敬父母的歉意。结合信的内容、信封的地址以及红二方面军的发展史,这样一种推理可能是更加合理的。这封信应该不是写于红军转战遵义时,而是在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后,写于红二方面军总指挥部所在地——陕西省富平县庄里镇。

从这封红色家信中,我们看到了红军战士浴血奋战之后向家人报喜不报忧的深明大义,看到了他们对祖国和家庭的责任,看到了他们对革命充满了必胜的信念……正是有了这份信念,才有了无论是湘江战役,还是乌蒙磅礴走泥丸、更喜岷山千里雪的豪迈,才取得了二万五千里长征和中国革命的最后胜利。

家书里记载的互报平安、家庭之间的点滴小事,穿插着红军战士丰富的思想情感的变化,实实在在,触手可及。这封家书或许能够说明,长征并未离我们远去,老一辈的长征是艰苦的、漫长的,但他们为中华民族解放而抛家舍业、不畏牺牲的精神是永恒的,这种精神传承了中华民族艰苦奋斗、敢于追求真理的优良传统,是华夏儿女自强不息、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的表现,是保证革命事业和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

(编者系中央党校中共党史教研部主任,本文选自广西人民出版社《长征书简》)


编辑:杨岚

1 2 3 4

关键词:家书抵万金 红军 长征 战士 苏区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