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声·政情>观察 观察

暑假成为孩子“第三学期” 专家:尊重孩子是前提

2017年08月07日 10:34 | 来源: 广州日报
分享到: 

现象2:少年宫是不少家长首选 却很难报上名

小学生们补课忙,幼儿园的孩子也不轻松。市民李先生的女儿今年9月入读小学一年级,从幼儿园大班的下学期开始,他就持续关注少年宫的招生信息。“入学后的拼音和写字是两大难点,不提前准备一下,心里没底。”李先生说。于是,他决定给孩子报读少年宫的拼音及书法的暑期班。

“二宫(广州市第二少年宫)离家比较近,交通又方便,下了课还可以去旁边的市图书馆和省博物馆给孩子‘充充电’。”李先生在少年宫官网给孩子报了“暑期短训拼音入门班”和“硬笔入门暑期班”,可两门都未中签。

李先生觉得部分课程在补录环节可能会有剩余学位。补录当天,李先生和孩子的爷爷早早来到广州市第二少年宫。他发现,尽管时间很早,现场参与补录的家长队伍却已经排成了人龙,“我在四楼排队,前面大概排了50多名家长”。8时30分补录正式开始,约10分钟左右,负责报名的老师喊话:拼音入门班学位已满。

这时,爷爷打来电话说排到了硬笔班,李先生赶忙小跑到3楼缴费。“硬笔入门暑期班”的费用是315元,但李先生认为,价格倒不是他考虑的首要因素,“市面上的暑期培训班鱼龙混杂,自己没有时间和能力去一一鉴别,各级少年宫无疑是首选。”

到7月底,12节课程已经上完,“孩子上大班时就喜欢描描画画,时不时还写几个字拿给我们炫耀一番,所以对上硬笔课程并无抵触,反而乐在其中。”李先生说,他打算给孩子买一本字帖,顺势强化一下,为小学打好基础。

记者了解到,像李先生这样利用暑假给孩子做幼小衔接的家长不在少数。卓越巧问的夏明飞老师介绍,今年报读幼小衔接的小朋友比去年暑假增加了一倍。目前幼小衔接班分为两种,一种是全日的五周集训班,属于全方位能力的培养,提前适应小学生活。一种是拼音班,主要是为了避免小朋友在学拼音的时候跟不上,囫囵吞枣。

现象3:豪气妈妈为儿报班掷近万元

相比李先生,梁女士在报班上可谓“豪气”。儿子奔奔9月份将升上幼儿园大班,基本整个暑期都在上各种课。7月中旬上语言课和国画课,两个班的费用加起来2000多元,7月底到8月底在珠江新城上英语全日托班,花费5800元。家住市二宫附近的他们,每天往返于珠江新城也算得上“山长水远”。“早上时间紧,只能打车送过去,叫车的话,早高峰调价单程可能要45元左右,20天光车费就是900元。”梁女士算了一笔账,报班加交通费,一个暑假要花费9000元左右。“五岁多的孩子,在家里根本待不住,要么天天看电视、要么把家里翻得乱七八糟。户外运动又晒又热,只能送到有空调的兴趣班。”梁女士表示,自己工作忙,除了周末,平时基本没时间陪伴孩子。如果不送去培训班,两个月就荒废了。

现象4:小学高年级报班较少

记者调查发现,给孩子报班的大多是幼儿园或者是小学低年级的家长,而孩子上小学高年级或者中学的家长,有相当一部分并没有给孩子报班。

“孩子大了更有自己的主见,很难强迫报班了。大一点的孩子去上培训班,基本都是自愿的,起码不抗拒。小一点的孩子,很多都是因为家长没有时间陪伴,索性送到培训班了。”陈女士说,女儿9月就要升入六年级。暑假开始之前,她就和女儿商量,暑假要不要去上课。女儿表示不想去,宁愿在家里看书。

“家里请了钟点工阿姨,我们上班的时间,阿姨在家里搞卫生和做饭,她的吃饭问题解决了,我们就不操心了。”陈女士说,女儿一直比较自觉,也静得下来。上学的时候课业比较紧张,晚上还要去机构培优,自由阅读时间并不多,既然孩子想利用暑假好好读几本书,作为家长应该尊重孩子的意愿。

心理专家:报班热其实是家长自己焦虑

儿童心理专家、天河省实心理老师李巍表示,假期报班热,一方面是因为很多家长无暇看护,另一方面跟家长普遍的焦虑氛围有关。一些家长认为孩子期末考试考90多分仍算成绩不好、基础不牢,其实并不是孩子真的差,而是家长认为孩子并没有符合自己内心的期待,所以希望通过假期报班、“进补”来解决问题,让孩子符合自己的期待。

还有一些家长,是担心孩子未来会不符合自己的期待,又或者担心孩子自己难以面对挫折,为了避免自己的失望和孩子要面临的挫折感,就提前做好计划和准备,才会觉得安心。但事实上,孩子在经历挫折和失败的过程中,会经历许多,体会到愤怒、哀伤、自我怀疑和恢复的过程,如果缺少这个过程,那会造成看似孩子的成长很顺利,但实际上可能失去了锻炼抗挫力的机会。

“对孩子假期补课或者超前学,也不应该一棒子打死,关键还是要尊重孩子的意愿,而不是由家长强迫。如果孩子自己有比较强的好胜心,或者做事情很有计划,愿意提前准备,那么家长为孩子提供条件也无可厚非。”李巍提醒,在这个过程中,家长还应该正确引导,不要让孩子认为很多事情可以通过上补习班或者各种培训班解决。同时,“孩子愿意”的前提,也不应该是家长以“你不学你就比别人差,你自己看着办”之类的言语引导,通过制造孩子的焦虑情绪让孩子愿意。“人生更多的是长跑,暑假是属于孩子的,家长应该把时间交还给孩子,毕竟爱玩是孩子的天性,没必要把孩子逼得那么紧。”李巍说。

编辑:李敏杰

01 02

关键词:孩子 家长 暑假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