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众说 众说

错时延时制 错了时间对了服务

2017年08月07日 15:11 | 作者:高亚洲 | 来源:光明网
分享到: 

您是否有过类似这样的经历:想办证,却发现办证部门和自己同时间上下班,无奈只好省个午饭时间赶去排长队;晚上打的,遭遇拒载或假币,除了一声叹息,难觅执法者踪影……针对这些服务不及时、监管不到位的问题,偏居西南的成都近日祭出了新招——在成都的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实行标准工时制的同时,启动错时、延时工作制试点改革。(7月25日《成都商报》)

无论是错时,还是延时,简单来说,就是错开正常的工作作息时间。其实,错时延时工作制,并非成都首创,在很早之前便已出现,实施主体也都是行政事业单位。不过,需要廓清的是,在很多大城市实行的错时工作制,几乎都是为了缓解城市拥堵。虽然被认为是成熟的“平峰办法”,但是也因为间接“缩短”了上班时间,落下“公务员福利”的口舌。而像成都此次推出的错时延时制,也大多只是停留于社区小范围内。

而成都版的“错时延时制”,有两个不同于此前的突出特点:一是实施范围并非针对所有行政事业单位,而是以群众最为关切的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三大领域为重点;二是重点中抓重点,在三大重点领域中,又以夜间经济市场监管、涉及投资环境和群众利益的社会服务为“重中之重”。

于此再来条分缕析成都此番推出的“错时延时制”,其政策目标显然是要着眼于公共服务水平的提高,并且是以直面“群众最为关切”的姿态。在“试行意见”中,成都方面对此表达了决心——努力实现群众在哪里、服务就在哪里,市场在哪里、监管就在哪里。

当一项政策以这样的姿势出现,其实也直陈了此前的正常工作制,对社会公共服务质量的“骨折”影响。尤其是一些窗口服务,由于时间上冲突,常常让前来办事的群众,付出了请假的代价,却因提前“限号”空手而归。这样的服务体验,直接影响群众对公共机构的印象,并由此上升到对公权力的形象评价。

从公共服务的本质来说,用一句流行的话,就是要“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我们也常说“群众利益无小事”,也本身就道出了公共服务必须做好随时回应群众诉求的特点。于此而言,在工作作息上进行“错开”,却对接上了现代公共服务理念。

近年来,在现代政府的公共服务体系建构中,积极回应群众关切,已经成为公权力的共识。当成都版的“错时延时工作制”被郑重推出时,并不是说它在内容上,有多么耀眼的新意,而是说,它释放出一个地方政府在公共服务上积极信号——群众在哪里、服务就在哪里,市场在哪里、监管就在哪里。这是具有现实的推广价值,于此而言,“错时延时工作制”的象征意义远大于实操意义。

值得一提的是,日前,沈阳也曾推出类似的“错时延时工作制”。与成都不同的是,错时延时制在全市476个政务服务窗口单位推行,几乎覆盖了所有的服务窗口。在“错时延时制”的具体实施上,各地可以因地制宜,但其政策目标显然都是一致的——群众在哪里、服务就在哪里。

编辑:李敏杰

关键词:服务 错时 延时 群众 成都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