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第八届国际清洁能源论坛>会议聚焦 会议聚焦

《国际氢能产业发展蓝皮书(2017)》即将问世:绘制我国氢能产业发展路线图的方向

2017年08月07日 10:29 | 来源:人民网
分享到: 

由国际清洁能源论坛(澳门)主编的《国际氢能产业发展蓝皮书(2017)》将于今年12月12至14日在澳门举行的第六届国际清洁能源论坛上正式发布。这是我国首部集前沿性、原创性、专业性和系统性于一体的氢能产业蓝皮书。蓝皮书以切实加强自主创新能力、拓展氢能新领域为目标,旨在为我国政府决策部门制定氢能产业发展政策提供前瞻性建议,以及制定合理的氢能产业扶持政策提供参考依据。与此同时,通过绘制氢能产业发展路线图方向,对科研机构和企业具有一定的战略指导和借鉴意义。蓝皮书由21篇独立研究报告组成,涵盖制氢、储运和氢能应用与基础设施等整个氢能产业链。

政策路线图:氢能产业实践先行于政策与规划

氢能,是公认的清洁能源,被誉为21世纪最具发展前景的二次能源,它有助于解决能源危机、全球变暖以及环境污染,其开发利用得到了世界范围内的高度关注。因此,美国、德国、日本、韩国以及欧盟各国均积极布局氢能产业发展战略和技术路线图,特别是日本提出了构建“氢能社会”的国家战略及其发展路线图,在氢能技术和利用领域走在了世界的前列。我国也先后在“十三五”规划的多个政策文件中,明确提出将“氢能与燃料电池”作为战略任务、重点任务的新兴产业来大力发展。蓝皮书认为氢能产业政策、规划和标准应当先行,指出了我国氢能标准化发展战略和技术路线图的方向。

目前,氢能源产业正处于将氢气从工业原料向大规模能源开发利用的战略转折点,未来发展空间巨大,相关产业链将得到长足发展。广东省佛山、云浮两市超前布局发展具有全球领先水平的氢燃料电堆动力系统、产业化制氢装备,大力推动加氢基础设施网络建设,在构筑氢能与燃料电池产业体系和氢能汽车应用示范方面走在了全国前列。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 与科技部共同执行了全球环境基金(GEF) 的“中国燃料电池公共汽车商业化示范项目”。从2016年又与江苏省如皋市开展氢能在工业园区、交通、社区、家庭、碳金融等多领域的示范应用,力争打造首个中国氢能经济示范城市。面对各地如火如荼的氢能产业实践,我国氢能产业政策和规划则相对滞后,根据目前国内氢能产业链的建设与运营状况、现有的政策法规、技术发展水平,并结合国外氢能产业发展的现状与趋势,蓝皮书提出了发展中国特色氢能产业之路的政策建议。

技术路线图:氢能技术路线关键在于低碳、经济

经济性和低碳性是氢能技术路线选择的关键所在。制氢技术大致有两大类,即利用化石能源制氢和利用可再生资源制氢。以煤炭为原料制取氢源符合我国化石燃料禀赋的制氢路线,煤气化制氢也是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的新途径,煤浆氧化电解制氢、氧载体煤直接化学链气化制氢、煤炭微生物厌氧发酵产氢、一氧化碳辅助铁氧化物循环裂解水制取纯净氢气等煤制氢新技术值得关注。利用天然气制氢对氢工业发展与成熟具有良好的奠基作用,而充分挖掘利用工业副产氢资源则是最为现实的做法。目前化石能源制氢领域的技术已经相当成熟,由此生产出的氢气约占目前世界氢气生产总量的96%,但缺点是不够清洁环保,须利用二氧化碳捕获技术才能成为清洁低碳的氢燃料。一方面,可再生能源资源非常丰富,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质能、海洋能和地热能将成为氢能制备的重要资源,也是实现零碳氢燃料制备的关键所在。而另一方面,我国可再生能源弃电严重,严重制约了我国可再生能源的进一步发展,通过电解水制氢的方式进行能量转化和储存是解决该问题的良好途径。因此,未来电转气(power to gas)项目商业前景看好。

储氢技术关系到氢气能否被高效利用,是限制氢能大规模发展和产业化的重要瓶颈,因而成为目前产业化的重点和难点之一。固态储氢技术相比于气态储氢与液态储氢,具有储氢密度高,操作方便,安全性好等优点,具有潜在的发展前景,其中多孔材料具有高比表面积、结构可调等优点,是一种理想的氢气吸附储存材料。另一方面,有机液态储氢技术已逐步进入产业化应用阶段。这项技术可实现氢能在常温常压下的安全高效储存与运输,有助于氢的储存、运输及基础设施的挑战。

市场路线图:氢能产业化和市场应用前景广阔

随着燃料电池技术的不断完善,以燃料电池为核心的新兴产业将使氢能的清洁利用得到最大发挥,氢燃料电池以其能量转化率高、低排放、能量和功率密度高等优点被认为是适应未来能源和环境要求的理想动力源之一。目前,燃料电池产品主要被应用于车用领域、固定式电源领域以及便携式领域三个方向,主要表现在燃料电池堆/系统、燃料电池乘用车和商用车、氢气车载储存和站内储存系统产业化初现端倪。

氢能首先是在交通运输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以混合动力、纯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为代表的新能源汽车是未来汽车动力能源系统的转型发展的重要方向,其中燃料电池车将是未来汽车产业技术的制高点。燃料电池汽车发展规模在2020年和2025年将分别达到5000辆和10万辆的规模,在2030年将会形成1百万辆的保有量。蓝皮书提出了中国未来发展燃料电池汽车的技术路线图。此外,氢能源轨道交通推广应用的技术难点和市场阻碍现已逐步突破,其技术优势和经济优势已逐步显现,而且在叉车、船舶和飞机的应用潜力也十分巨大。醇氢技术、醇氢汽车和醇氢动力系统等相关技术发展也是值得关注的动向。

氢能分布式发电市场前景更是一片看好。氢储能-燃料电池技术还适用于储能容量大、供电时间长的新能源储能、电网侧调峰等领域,以及商业中心、海岛、偏远地区等需要热电联供的场合。特别是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是一种高效、洁净的绿色发电装置,可以直接将燃料的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具有发电效率高、污染物排放少、燃料适应性广、稳定性好等优点,将在分布式供电/热和高性能动力电源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加氢站则是为燃料电池车辆供应燃料氢气的重要基础设施,其建设和商业化与燃料电池汽车的商业化存在“鸡与蛋”的关系,引起各大汽车厂商、能源供应商和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

蓝皮书由国际氢能协会(IAHE)副主席、清华大学教授毛宗强担纲执行主编,由国内著名氢能专家、学者和企业家所组成的氢能产学研课题组共同编写。参加课题组的成员有:清华大学、同济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北京科技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华中科技大学、中国标准化研究院、中国东方电气集团有限公司、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华能集团清洁能源技术研究院、神华北京低碳清洁能源研究所、四川亚联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华氢科技有限公司、新源动力股份有限公司、以及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和广东省佛山市、云浮市政府等单位,蓝皮书出版得到了澳门基金会、国际氢能协会的大力支持。

编辑:付振强

关键词: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