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锐评 锐评

互联网招聘平台不能仅限于信息交换

2017年08月09日 15:36 | 作者:赵昂 | 来源:工人日报
分享到: 

每年暑期都是求职旺季,网络招聘也格外火热。而最近一则消息却让人唏嘘不已,一名名校毕业生在互联网招聘平台上找工作,结果被骗子用虚假信息骗至传销组织,并最终殒命。这让互联网招聘行业受到一定质疑。

据媒体报道,相比于过去拉熟人的方式,很多传销组织已经把目光投向了网络。而当下部分互联网招聘平台存在的审核把关不严、招聘方信用体系缺失、个人信息保护力度不强等漏洞,给了这些不法者可乘之机,也让互联网招聘市场的发展前景,增加了诸多不确定因素。

北京师范大学劳动力市场中心的数据显示,从2015年开始,我国每年新增企业数量达到1万家,很多都是中小型的创业创新型企业。对于这些中小企业而言,在互联网招聘平台上投放信息,比起参加社会招聘会和校园宣讲会节省了很多成本,也不会出现在自家网站上发布信息无人问津的尴尬。这些企业,恰恰就是互联网平台的主要用户群体之一。

根据易观智库发布的数据,我国互联网招聘市场,在2015年时就已经达到了43.5亿元,但在企业数量、用工需求和求职者数量均增加的情况下,这一市场的增速却有所放缓,不得不引人思考。

事实上,在诸多漏洞的背后,相当一部分互联网招聘平台即便引入了包括移动客户端在内的新技术,但其整体运营思维和信息管理模式,还停留在互联网1.0时代。即企业发布信息求职者搜索,或者求职者发布信息企业搜索,并未搭建起有效的双方互动平台。

在唐朝时,士子在取得科考功名后,不能直接授予官职,而是要经过“选官”环节,选官看什么呢?身言书判。也就是说,通过一个人的形象气质、举止言谈等诸多细节,来考察其综合素质和人品道德,判定其是否符合“岗位要求”。这就如同曾国藩在《冰鉴》中所强调的一样。

那么,仅靠互联网上的一纸简历,和双方键盘之间的几句往来,企业能够判定人才是否为我所需,求职者能否判定企业是否为发挥才能之所吗?企业需要通过对求职者的形貌有所了解,才能更好地了解求职者;而求职者也需要通过和用人单位充分沟通,才能找到适宜位置。

而要做到这些,就需要互联网招聘平台的功能不仅仅局限于信息交换,“卖简历卖广告位”,更重要的是融入社交功能,使得双方能够更好地对接。

其实,对于一家企业而言,人力资源非常宝贵,特别是对于那些初创未久、资金和技术均有限的中小企业。招到合适的人,和拉到下一笔投资、找到下一个市场同样重要,中小企业应当拓展更多的引才渠道,而非仅仅只是在网络平台上点击一下鼠标。

今年,第一批95后已经本科毕业,步入职场。再过几年,00后也将加入求职大军。00后对于工作的看法和态度,将与80后和90后大不一样,这一代人更加崇尚“私人订制”,对独立自我空间需求性更高,如何适应这一代人的需求,值得当下互联网招聘平台思考。

毕竟,当00后走出校门时,他们对自我的介绍,将不只是一张表格状的简历,他们对工作岗位的了解需求,也不再是简单的“薪水、地点、职位”。

这一点,不仅是招聘平台,用人单位也需要意识到。

编辑:李敏杰

关键词:招聘 互联网 平台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