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收藏·鉴宝>资讯资讯

驳壳枪:风靡中国半世纪

2017年08月23日 11:16 | 作者:周渝 | 来源:北京日报
分享到: 

几天前,又逢日本投降纪念日。

若随便问一个中国人,你心目中的抗战老枪是什么模样的?八成以上的人都会答“驳壳枪”。展现那段历史的影视作品中,从双枪李向阳到铁道游击队,无处不见它的身影,它给中国人留下的烙印之深,没有任何一把枪能与之相比。

这把枪究竟有什么来头,会让中国人痴迷了半个世纪之久?

电影《平原游击队》里的李向阳

日本南部十四式自动手枪

旧中国是驳壳枪最大买家

在中国,驳壳枪还有许多别名,如“盒子炮”“自来得”“匣子枪”“快慢机”“毛瑟手枪”等。在近代中国的历史舞台上频频出现的驳壳枪产自德国,正式名称叫“毛瑟军用手枪”或“毛瑟M1896手枪”。

一直以来,不少国内资料根据其名称中出现的“毛瑟”二字,便认定该枪是德国枪械大师威廉·毛瑟的作品,其实“毛瑟军用手枪”与毛瑟本人并无直接关系,它的发明者是毛瑟军工厂的菲德勒三兄弟,因毛瑟厂在1895年12月11日取得专利并在隔年正式生产,故而名中有“毛瑟”二字。而毛瑟军用手枪据说是菲德勒兄弟利用工作闲暇时间设计出的作品。

19世纪90年代,世界上还没有哪个国家的军队采用半自动手枪的先例。驳壳枪出产后,毛瑟厂自然希望这支手枪可以被军队采用为制式武器。然而事实并不如预想的那般顺利,一直到1939年驳壳枪停产为止,全世界都没有一个国家正式采用驳壳枪作为军队的制式武器。其实,外国专家对驳壳枪评价很低,作为手枪,它重心靠前,不容易掌握,击发后,枪口跳动过高。

然而,驳壳枪与中国市场结缘,实乃无心插柳之举。有人做过估算,驳壳枪的生产前后持续了40年,毛瑟厂估计生产了100万支各式各样的驳壳枪,其中有近一半销往中国。

驳壳枪是何时进入中国的?一直以来众说纷纭:有说法认为它是俄国十月革命之后,流落到中国的白俄军人带进来的;也有说法认为早在晚清时驳壳枪就已被中国人少量使用,并参与了辛亥革命。据官方史料记载,至少在民国元年(1912年)中国官方的交易记录中就出现了驳壳枪,当年9月,中国政府(北洋政府)陆军部与德商礼和洋行签约,购买“自来得毛瑟手枪”200杆,连同500发子弹和全套附件。

当时,每把驳壳枪的卖价高达足银58两,可谓价格不菲。而根据德文“自动装填”一词而音译的“自来得”三个字,也成了毛瑟手枪在中国官方首次使用的名称。在当时的欧美,一支手枪的单价通常只在几美元左右,而一支毛瑟手枪的价格却高达25美元(相当于现在上千美元),价格过高是它始终无法被各国军队大量采用的主要原因。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富裕的列强因其买价太高而不予采购,而贫弱的中国反而成为其最大的买主呢?

编辑:杨岚

1 2 3

关键词:驳壳枪 驳壳枪风靡中国半世纪 抗战老枪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