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收藏·鉴宝>收藏鉴宝头条收藏鉴宝头条

追寻红山玉文化五千年

2017年08月31日 11:17 | 作者:刘国祥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红山文化晚期形成以玉为载体的礼制形态

红山文化玉器绝大多数出自积石冢石棺墓内,而积石冢代表一种特殊形式的埋葬制度,在兴隆洼文化时期已经出现,规模偏小,分布零散;至红山文化时期发展成熟。冢地多选择在山梁或土丘的顶部,外观呈方形、圆形或方圆结合。通常情况下,积石的下面埋有墓葬。

积石冢的规模大小不一,有单冢与多冢之分,也有积石冢与祭坛并列分布,应为大型埋葬和祭祀中心。牛河梁遗址第三、五、十六地点均为单冢,第二地点分布有四冢二坛,结构复杂,规模最大。分布在积石冢内石棺墓的规模也有大、小型之分,大型石棺墓多位于积石冢内中心部位,圹穴和石棺的规模较大且深;小型石棺墓主要分布在积石冢内边缘部位,圹穴和石棺规模较小且浅。


013

红山文化玉凤(牛河梁遗址出土)


从随葬玉器的数量看,大型石棺墓内随葬的玉器明显多于小型石棺墓。牛河梁遗址第二、三、五、十六地点共清理上层积石冢阶段的石棺墓66座,出土随葬玉器的有37座,出土玉器总数为145件。大型石棺墓内随葬玉器的数量为7~20件,小型石棺墓内随葬玉器的数量为1~5件,此外,还有29座小型石棺墓内未随葬玉器。因墓主人生前社会等级、地位、身份不同,不仅墓葬的规模、形制及分布位置有明显的差异,而且在随葬玉器的数量、种类及组合关系方面均有相应的变化。勾云形玉器和斜口筒形玉器形成较稳定的组合关系,在大型石棺墓内随葬;小型石棺墓内未见两种器类共出的现象。牛河梁遗址第十六地点4号墓是目前所知保存最完整,圹穴和石棺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的一座大型石棺墓,分布在长方形冢体的正中心,随葬玉人、玉凤系首次发现,与斜口筒形玉器形成最高级别的玉器组合关系,成为红山文化晚期独尊一人式的王者地位和身份的象征。

由此可见,红山文化晚期,玉器已非一般性随葬品,也非个别性礼器,而是已经形成了一套能够标志墓主人级别高低的用玉制度,构成了以玉为载体的礼制形态,充分反映出玉器在红山文化先民的社会生活中占据至高无上的地位。

礼器和礼制是两个不同层次的概念,礼器是相对于实用器而言的,礼制则是以礼器使用数量、种类的多寡及组合关系的变化体现社会等级高低的一套制度,礼器的出现早于礼制。

从辽西地区史前玉器发展的进程看,兴隆洼文化的某些器类可能已经具有了礼器的功能,但未形成礼制;至红山文化晚期,以牛河梁上层积石冢内石棺墓出土成组玉器为代表,玉礼制系统真正形成,这是目前能够确认的、中国最早的礼制形态,也是牛河梁遗址出土红山文化玉器的核心价值所在。

红山文化玉礼制系统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玉礼制系统具有唯一性。从随葬品的出土状况看,在红山文化晚期积石冢内的石棺墓中,以玉礼器为主,也随葬少量的陶、石质礼器,但唯有玉礼器的使用能够反映墓主人生前级别高低的变化,并且形成了一套固定的制度,陶礼器和石礼器的使用均未形成礼制。二是玉礼器的使用功能具有多重性。现有的研究结果表明,红山文化玉器不仅仅是专供随葬用的礼器,同时也是墓主人生前举行宗教祭祀活动的主要工具。在各种宗教祭祀典礼中,玉器被赋予了神秘的属性,成为沟通天地、祖灵和神灵的媒介。勾云形玉器、斜口筒形玉器、玉龙应为三种最典型的通天工具。玉人、玉凤、玉龟、玉鸮等也应具有独特的沟通祖灵和神灵的功能。三是玉礼器的使用者具有特殊性。这里需要强调指出,红山文化积石冢代表一种特殊的埋葬制度,其功能不仅仅是埋葬死者的茔地,同时也是生者举行祭祀活动的场所。

玉礼器的使用者并非普通社会成员,应是生前主持各种祭祀活动的祭司,也是当时社会统治阶层的代表人物,死后成为被祭祀的对象。

玉礼制所体现出的应是祭司之间、社会统治人物之间不同级别的差异。已故著名考古学家、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张光直先生认为:“(商代)是凡国家王室大事,包括生老病死,事事要听祖先的指示。这从一方面来说,表现了‘鬼神之明智于圣人’。可是从另外一方面来说,占有通达祖神意旨手段的,便有统治的资格。统治阶级也可以叫做通天阶级,包括有通天本事的巫觋与拥有巫觋亦即拥有通天手段的王帝。事实上,王本身即常是巫。”牛河梁积石冢中心大墓内随葬各类玉器,墓主人应兼具“巫者”和“王者”的身份。红山文化晚期,社会内部产生分化,等级制度确立,这是玉礼制系统形成的先决条件,也应为中华五千年文明形成的重要标志之一。

编辑:杨岚

1 2 3

关键词:追寻红山玉文化五千年 红山玉文化五千年 追寻红山玉文化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