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党派·声音>社会服务 社会服务

两名纳雍学子与一位河北民革党员的故事

2017年09月05日 10:25 | 作者:周春荣 | 来源:团结报
分享到: 

未曾谋面的蒋叔叔 

——两名纳雍学子与一位河北民革党员的故事


9月4日,今秋被录取为黔南民族师范学院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大学新生刘小娥就要前去学校报到了。报到前一天,这位求学路上苦苦求索的孤儿收到了从未谋面的蒋叔叔寄来的1.5万元学费。拿到学费,刘小娥在打给蒋叔叔的电话中一再自责,称自己没考好,“辜负了叔叔”。

9月3日,被贵州省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录取的大学新生李奎,与刘小娥一道,同时获得了蒋叔叔的1.5万元资助。

他们口中的“蒋叔叔”,就是河北博奥建设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石家庄市民革党员蒋可青。

学子·学费

“从上高二起,蒋叔叔就一直资助我们。叔叔忙,怕打电话干扰他的工作,我们就时不时给他发短信。”刘小娥和李奎的想法几乎如出一辙。

刘小娥是六盘水市水城县比德镇人。父亲去世,母亲改嫁,一系列不幸使她受到重大打击。奶奶带着她到纳雍县阳长镇海子村,刘小娥也随着来到纳雍生活。

“高一那年报到时,学费要2500元,奶奶又生病住院了,我曾经想过放弃,不读了。”刘小娥说:“每个月,我都不知道这生活费从哪里来。”

在阳长镇海子村的异姓叔叔、小姑们的帮助下,懂事的刘小娥勉强上完了高一。

进入高二,受民革河北省委会委派到纳雍帮扶的石家庄市民革党员蒋可青,从民革纳雍工委主委郭正权那里得知刘小娥的人生遭遇,决定扶持她从高中读到大学毕业,高中阶段每年资助1万元,大学阶段每年资助1.5万元。就这样,从高二那年开始,这位在心里把“学习”与“学费”并列在一起思考的女孩,渐渐消散了脸上的愁容:“自从得到蒋叔叔的帮助以后,家人亲戚们的负担减轻了,我学习的时候,感觉到生活的压力小了——我那些叔叔、小姑,他们都是农民,他们自家也有小孩要抚养,日子也很艰难。”

可青·可佩

2012年,蒋可青第一次跟随民革河北省委会领导赴纳雍考察。从那时始,他就一直牵挂着纳雍,尤其牵挂当地百姓。

2014年5月初,民革河北省委会有关人士再赴纳雍,在四川出差的蒋可青随即驱车从四川赶到纳雍,到董地乡青山村调研。在青山村,他了解到彭姓两姐妹正在遭遇的困难后,当即表示资助她们读完高中,“如果考取大学就继续资助,大学毕业后就业有困难就继续帮助解决”。两天后,蒋可青委托郭正权将1万元钱交给彭姓两姐妹。回忆起蒋可青的义举,郭正权只有一句话:“这个蒋总,真的值得钦佩。”

2012年8月,两姐妹父亲因病去世,母亲前往浙江永康务工。为了省去回家的车费,母亲两年没回过家。两姐妹坚持在董地中学就读。后来,由于种种原因,彭姓两姐妹学业未能继续,蒋可青就将资助转移到刘小娥和李奎两名学生身上。

从高二起就一直得到蒋可青资助的李奎说:“没考好,高考成绩出来后,犹豫再三,才把消息告诉蒋叔叔。没想到,蒋叔叔说,考得不错,继续努力。”

李奎家住纳雍县寨乐镇新寨村,母亲在县城菜市场卖菜,父亲在县城开三轮车帮别人拉东西,姐姐在黔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读书,弟弟在纳雍一中读书。李奎说,老家还有生病的奶奶,“每隔几天,父亲就要回老家看看奶奶,一心挂几头”。

“我读高一那年,被查出患了肺结核,父亲带着我到处看病,一个学期几乎只读了一个月。之后,奶奶又摔断了腿,一直没复原。想到这些,我曾经想家里花销大,这书干脆不读了。”李奎说,“后来,得到蒋叔叔的资助,心情又慢慢好起来,学习也上劲了。”

感动·感恩

刘小娥的奶奶得知蒋可青一直在资助孙女后,就对刘小娥说:“孩子,你这一辈子算是遇到好人了,没有你的蒋叔叔,你的高中还不知道怎样才能读下去,更不要说上大学了。以后有了出息,咱们要好好感谢人家蒋叔叔。人,不能忘本。”

亲戚朋友再好,能够资助的也不过三两百、千儿八百,可蒋可青资助多年,动辄数万元,几乎为寒门学子铺平了求学路。这让李奎的父亲特别感动——有一次,李奎测试成绩不好,父亲就数落李奎:“你这个成绩怎么对得起蒋叔叔。”

李奎的父亲经历了太多人生艰难——不到1岁,李奎的爷爷就去世了;初中毕业那年,李奎的父亲考取了高中,没钱,悄然把《录取通知书》当了废纸,然后外出打工。李奎说,他父亲的人生词典里,充斥的全是“遗憾”;李奎得到资助后,父亲就要他不忘本、懂感恩……

刘小娥说,她没有见过“蒋叔叔”,毕业后,真的想见见“蒋叔叔”,当面向他道一声感谢。

李奎说:“到毕业时,我就和刘小娥同学一起去河北,找我们的蒋叔叔。然后,继续考研,不负叔叔的期望。”


编辑:李晨阳

关键词:学子 民革党员 纳雍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