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锐评 锐评

“汽车图书馆”是文化扶贫好模式

2017年09月06日 15:08 | 作者:杨玉龙 | 来源:东方网
分享到: 

村民无需进县图书馆即可借阅图书、留守儿童在家门口观看科普影片……湖北全省“汽车图书馆”经验交流会9月5日发布数据,湖北全省已有超过100辆流动图书车每年惠泽超过百万名群众。(9月5日新华网)

精准扶贫,既要经济和物质扶贫,更不能缺失精神和文化扶贫。物质匮乏通过国家和各地的帮扶,就可以得到精准解决;而思想上和文化的贫困,同样需要下大力度帮扶。惟其此,面对社会和科技的发展,广大贫困群众才会有“想致富”的思想动力,才会有“能致富”的能力。否则,给钱给物再多,扶贫成效也只能会是“昙花一现”。

W020170906494590043005

湖北省“汽车图书馆”可以说办到了群众的心坎上。据悉,在2011年,湖北省文化厅、省财政厅印发了《湖北省流动图书车实施管理办法》,2012年实施了“流动图书车配送工程”,针对基层群众所需,打造出一个覆盖城市、区县、街镇三级的公共图书馆服务网络。这就将文化福利送到了老百姓的身边。

这些“汽车图书馆”在流动途中,一方面极好地扮演了政府“文化使者”的角色,让老百姓阅读图书方便起来,让文化发展成果惠及基层群众;另一方面在流动中,也架起了城乡文化传递的桥梁;同时,作为文化扶贫的一种模式,也有助于将知识、技术,以及致富思路,传授给有需求的群众,从而助推其脱贫致富。

尤其是,这些“汽车图书馆”,还可以提供“一卡通”办理服务,读者可以凭卡将所借阅的书还给定时定点“开进来”的图书车,这就有助于盘活县级图书馆、乡镇文化站、村级农家书屋的图书资源,让图书在民间真正“漂流”起来,也丰富起来,从而更好的满足读者的需求,通过此也有效地促进了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便利化。

据报道,经过5年探索,如今湖北“汽车图书馆”已实现从“五进”到“九进”,既明确了流动周期,又制定了流转规律,也越来越多地深入到了偏远山区、贫困地区。可以预见,这样的“汽车图书馆”持续的办下去,必然会有越来越多的群众享受到文化带来的惠利。同时,这些图书馆在“送文化”的同时,也未尝不是在撒播文化的种子,就是在“种文化”。

当然,对于读者而言,这些书籍流动起来不易,到了自己手中,一方面需要细心阅读,汲取其中的营养,以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另一方面应爱书护书,确保书籍的整洁与安全,如此,这些书籍才会发挥好更大的功效。一言以蔽之,“汽车图书馆”是文化扶贫好模式,让人民群众的精神世界强大起来,不妨让这样的“汽车图书馆”再多些。

编辑:李敏杰

关键词:文化 汽车图书馆 扶贫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