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物·生活>聚·焦点聚·焦点

徐梓:中国文化的尊师传统

2017年09月11日 13:53 | 作者:徐梓 | 来源:人民政协报
分享到: 

C2017-09-11zx1101_P_1_6_2587_706_2972

C2017-09-11zx1101_P_1_725_600_1395_1094

演讲人:徐梓

简介:本名徐勇,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国学经典教育研究中心主任。主要研究中国传统教育、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等,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出版学术专著《元代书院研究》《中华蒙学读物通论》《中华文化通志·家范志》《现代史学意识与传统教育研究》《从黄帝到崇祯——〈二十四史〉》等多部,主编《历史》《国学》《传统文化》《中华传统文化》等中小学教材多种。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传统文化教育资源的开发利用研究”等课题多项。所讲授的“中国传统启蒙教育”,2014年4月被评为国家精品视频课程。

■在党的十九大即将召开之际,我们迎来了第33个教师节。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中华民族就有尊师重教、崇智尚学的优良传统。在古代,孔子被推崇为“大成至圣先师”,还被誉为“万世师表”。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是知识和文化的传播者,是人之精神、灵魂和生命的塑造者。中国传统文化经典中,就有着尊师的思想、尊师的礼仪、尊师的习俗以及人们为什么尊师的论述,我们从中可以一窥中国古代的尊师传统。本期讲坛特别邀请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徐梓教授为此撰文,讲述中国文化的尊师传统。

尊师的思想观念

中国古代社会有着尊师的传统,但这一传统并不始于孔子。作为教师“祖师爷”的孔子,他没有“倡导”人们尊师,而是孜孜矻矻像他一再所说的那样,以身作则,以己示范,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热爱学生,无私无隐。孔子的所作所为,无愧于“万世师表”的尊号,他高尚的人格、好学的精神、博通的学识,不仅赢得了学生的敬佩和爱戴,而且赢得了全社会和后世的尊重和礼敬。

战国末期的荀子,对教师的地位和作用率先做了集中地论述。他将“师”与天、地、君、亲并列,第一次完整地提出了“天地君亲师”的序列。在他看来,天地是生存的根本,祖先是种族的根本,君师是政治的根本。缺少了这三者之一,就不会有社会的秩序、人民的安宁,更谈不上生活的幸福。所以,礼仪就是用来敬祀天地、尊重祖先、推崇君师的,是用来树立它们在人们心目中的神圣感和权威的。

高度尊崇礼法的荀子,认为教师是礼法的守望者。在他看来,教师是用来正确阐明、校正礼法的,没有教师,世人就不懂得礼法。无视教师,刚愎自用,就好像让瞎子来辨别颜色、让聋子来分辨声音,除了胡说妄为之外,是不会有什么好结果的。学习就是要学习礼法,但如果没有师教,不懂得礼法,即便有其他能力,也只能是偏离正道,流于匪辟。所以,人要是没有教师、不懂法度,如果有智慧,就一定会偷窃;如果勇敢,就一定会抢劫;如果有才能,就一定会作乱;如果明察,就一定会多奇谈怪论;如果善辩,就一定会大言欺诈。相反,人要是有了教师、懂了法度,如果有智慧,就会通达事理;如果勇敢,就会变得威武;如果有才能,就会成功;如果明察,就能理解一切;如果善辩,就能论断是非。所以有教师、在教师的引导下懂法度,是人立身处世的法宝;没有教师、不懂法度,就必然遭致灾难和祸害。

正因为教师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在社会生活中具有这般重要的地位,所以在荀子看来,是否尊重教师,是一个国家兴盛衰败的晴雨表。“国将兴,心贵师而重傅。”“国将衰,必贱师而轻傅。”国家将要兴盛的时候,一定尊敬教师;尊敬教师,法度就能保持。国家将要衰微的时候,一定鄙视教师;鄙视教师,人就会有放肆之心;人有了放肆之心,法度就会破坏。

先秦诸子在很多重大的问题上观点冲突,相互争鸣,但在尊师这个问题上,却难得的一致。道家的《道德经》说:“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墨家的《墨子》也说:“夫为弟子,后生其师,必修其言,法其行。力不足,知弗及而后已。”法家的《管子》中,收录有《弟子职》一篇,详细地规定了学生对教师各方面恭敬的态度和服侍的礼仪。杂家的《吕氏春秋》,有专门的《尊师》一章,强调“疾学在于尊师。师尊则言信矣,道论矣。”无论是什么人,无论是富贵还是贫贱,尊师都是义务,是使命,即使贵为天子也不例外。“说义必称师以论道,听从必尽力以光明。听从不尽力,命之日背;说义不称师,命之曰叛。背叛之人,贤主弗内之于朝,君子不与交友。”《吕氏春秋》不仅说明了尊师的必要,而且指出了尊师的具体方法。在我看来,“生则谨养”,“死则敬祭”,“此所以尊师也”。除了对教师讲礼貌、生活上细心照顾和周到地服侍之外,学生能够勤奋学习,刻苦钻研,虚心求教,就是对教师最大的尊敬。

先秦以降,历代歌颂教师、倡导尊师的格言名论不乏。如扬雄的“务学不如务求师”、王符的“人不可以不就师”、葛洪的“明师之恩,诚为过于天地,重于父母多矣”、《太公家教》的“弟子事师,敬同于父,习其道也,学其言语。……忠臣无境外之交,弟子有束脩之好。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李觏的“善之本在教,教之本在师”、王卓的“人冀子孙贤,而不敬其师,犹欲养身而反损其衣食也”等,都足以令人警醒,懂得教师的可贵和可敬。

编辑:位林惠

1 2 3

关键词:孔子 文化 尊师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