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收藏·鉴宝>资讯资讯

梳理发展脉络,见证千年文明

———“首届全国雕塑艺术大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展

2017年09月11日 17:00 | 作者:王小宁 郭海瑾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9月6日,由中国美术馆主办、长春市人民政府支持的“首届全国雕塑艺术大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长春市委常委、副市长张敬安等出席新闻发布会。吴为山说,此次展览以20世纪以来中国雕塑艺术为切入点,对中国美术馆馆藏及当代创作雕塑作品进行了系统梳理。展览展出316位雕塑艺术家的590件精品力作,全面呈现了中国百年雕塑的发展脉络和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学术价值。张敬安说,长春市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发展繁荣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重视文化建设。长春现在不仅是汽车城、电影城,还是雕塑城。雕塑文化,已经成为长春走向世界的一个名片。城市雕塑是固体的音乐、凝练的诗篇,寄托了人类对美好生活的真诚向往。在十九大即将召开之际举行“首届全国雕塑艺术大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届全国雕塑艺术大展2

首届全国雕塑艺术大展

展览共分为砥砺铭史、塑魂立人、时代丰碑、匠心着意、多元交响、文心写意、溯源追梦等七个篇章。

“砥砺铭史”篇主要展现国家重大题材的主题雕塑,通过对民族苦难历程、对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体中华儿女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的表现,唤醒民众,勿忘国耻,缅怀先辈。代表作品有体现反帝反封建的民族解放运动的《孙中山总理铜像》(江小鹣)、《淞沪战役阵亡将士纪念碑》(刘开渠),表现中国人民站起来的《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以及近年来的国家公祭、南京大屠杀大型组雕创作等一系列全国不同风格雕塑家的精品力作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中华文明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等现实题材创作。

“塑魂立人”篇聚焦肖像人物雕塑,回顾中国文化传统,探索雕塑艺术本体层面的现代转型。以“人”为中心的塑造是人类美术史上永恒的主题,体现了人类对社会、历史、自然的反思和心灵的表达,特别是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写意精神引进人物雕塑创作,以达到人物个性、文化属性、造型形式与表现方式的同构,为人物雕塑开拓新境。

“时代丰碑”篇探索中国现代城市雕塑的发展变迁。中国几代优秀雕塑家把自己的人生理想同整个民族的命运紧紧维系在一起,塑就了一座座时代丰碑。今天在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座谈会讲话精神的引领下,中国雕塑家正以前所未有的气度,向国际社会讲述中国故事,展现中华民族的文化价值观,彰显着中国的文化自信。那些公众心中的“精神地标”式的作品也将得到充分展示。

“匠心着意”篇展示的是传统文化内容的雕塑。以“惠山泥塑”“泥人张”为代表的民间雕塑,源于生活而又超越生活,以夸张的形与色塑造了喜闻乐见的形象。而今,中国雕塑艺术家沿袭传统而不囿于陈法,重传统而求索创新,开创着民族雕塑艺术的新气象。如德化白瓷中的佛像丰颐秀目、宁静安详;檀香木雕气势恢宏、构思独特、工艺精湛……透过每件光彩夺目的民间雕塑艺术佳作,观众可以领略到呼之欲出的生命跃动,感受其承载的民族记忆与文化内涵。

“多元交响”篇放眼改革开放以来雕塑领域的多元创造。新时期的中国雕塑将日常生活经验与大众媒介融入雕塑创作,雕塑家多从微观的视角对各种材料进行混编、重组、延拓,在“物”的视野中重新定位“人”在无穷大和无穷小的时间与空间概念中的位置。雕塑艺术家们对于过去的具象、抽象争论不再纠结,而是更加重视如何有效地运用多元的手段来传达思想与观念。

“文心写意”篇熔铸写意雕塑的核心精神。写意雕塑洋溢着对孕育自身文化的礼敬,闪耀着中国传统美学精神之光。近年来,写意雕塑还一直关注时代、社会与人民,艺术家们以弘道理想,集聚起面对现实、反映现实、回应现实的精神力量,又以真诚的创作理念,提炼着全人类的情感符号,成为今天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艺术语言。

“溯源追梦”篇展示的是从1915年到2017年出版的与雕塑相关的部分杂志、书籍、画册,汇集了《良友》《北洋画报》《上海画报》等刊物,展现了百年来中国雕塑界对中外雕塑家及其作品的研究与传播。

此次“首届全国雕塑艺术大展”规模大、内容全,在展示中国雕塑百年历程的同时,也展示了中国美术馆在雕塑领域收藏、典藏与学术研究的成果。展览以雕塑艺术作为主线索,为民族塑魂、为人民塑像,用艺术的语言体现着“中国梦”时代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据悉,展览将持续到本月17日。


编辑:杨岚

关键词:首届全国雕塑艺术大展 全国雕塑艺术大展 雕塑艺术大展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