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书画·现场>讯息讯息

隋代楷书:续魏碑遗韵 开唐楷先河

2017年09月11日 17:46 | 来源:杭州日报
分享到: 

南北朝时期的书法体现出南北两地截然不同的审美趣味,两种类型在南北朝后期开始呈现出互为融合的趋势。公元581年,随着隋朝的建立,近二百年南北朝对峙格局的结束,两地书法融合速度加速,最终形成了较为统一的隋代书法风格。

《曹植庙碑》局部

《董美人墓志》局部

《龙藏寺碑》局部

虽然只有短短的38年,但隋代书法却在中国书法史上有着重要的作用。作为强烈地域风格表现的南北朝书法向初唐书法变迁的转折点,对初唐书法的发展起到了先导和定向的作用。从总体上看,隋代书法逐步放弃了北朝书法那种欹侧之势和大刀阔斧的用笔,吸取了南朝书风的圆润温和特征,形成了独特的“隋楷”样式。虽然历时短暂,流传作品稀少,但却个性鲜明,成为今天了解楷书风格发展过程的一个重要节点和样本。

检点这一时期的书法,可见多以碑刻传世,较为著名的有《董美人墓志》、《曹植庙碑》和《龙藏寺碑》等。《董美人墓志》,清代时出土于陕西兴平,后被移至上海,不久原石毁佚,流传拓本较少。该墓志共21行,每行23字,楷书。从现存拓本中可见其书法结体端正,结构稳定,用笔虽然保留了部分北碑方笔的趣味,但与魏晋和南北朝时期楷书多少带有隶意的风格大不相同,显得端庄成熟。从风格看,初唐欧阳询楷书的峻严方正与其有着相似之处。而立于隋开皇十三年(593年)的《曹植庙碑》,则与《董美人墓志》承接北碑的风格有所不同,书写结体略扁,一些字保留了篆隶书的结构。其用笔方面最大的特点是提按顿挫明显,笔法滋润。虽工整不如《董美人墓志》,却有着丰富的表现趣味,后来集笔法大成者褚遂良书风,或与此碑的风格有着一定的关联。

如果说《董美人墓志》和《曹植庙碑》对前代书风有着一定保留的话,那么《龙藏寺碑》则更多地表现了隋楷的自身特征。此碑因立于河北正定龙藏寺(今隆兴寺)得名,张公礼撰文,未著书丹者姓名。全碑高315厘米,宽90厘米,厚29厘米,楷书,共30行,每行50字。作为魏碑向唐楷转换过程中的隋代楷书样式,不仅在书法史上有重要的意义,更有着较高的艺术价值,被誉为“隋朝第一碑”,杨守敬、包世臣、王国维等都予以高度评价。此碑书法结体平正宽绰,细节表现趣味盎然,不落俗套,而用笔方面则精到细腻,变化丰富,体现出温文尔雅的气息,由此可见初唐楷书与隋代楷书的渊源关系,故称此碑开初唐楷书之先河亦毫不为过。

至此,楷书发展完成了融南北书风于一体的历程,为唐楷的形成与法度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本文撰稿和《古代书画史话》栏目主持 金晓明)


编辑:杨岚

关键词:隋代楷书 开唐楷先河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