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党派·声音>统一战线 统一战线

一人就业,全家脱贫

​化隆拉面经济畅想曲

2017年09月22日 10:09 | 作者:吴志红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1

图为全国工商联副主席谢经荣(前排右二)、青海省工商联主席匡湧(前排右一)在青海省扶贫拉面培训服务中心查询资料。

2016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青海代表团审议会上,细心询问了青海拉面(简称“青拉”)与兰州拉面(简称“兰拉”)的区别,并详细了解了青海拉面的发展现状。在青海省化隆回族自治县,2014年,该县农民人均纯收入为6599.7元,其中拉面经济收入占40%。按照化隆县的规划,未来5年,化隆拉面经济要成为当地五大支柱产业之一。一碗小小的“化隆拉面”,承载着百姓对幸福生活的向往,正带着化隆人走向脱贫致富的小康大道。

一碗面的历史,要从4000年前的青海说起。2002年,我国青海省喇家新石器遗址出土一只倒扣的陶土碗,碗下的一团淡黄色面条震动了世界考古界,这碗非同寻常的面条成为世界上第一碗面条。

这碗世界最早的面条不一定就是“青拉”的雏形,但青海人依然骄傲地把它看作史上最早的“青拉”。如今,“青拉”火遍全国各地,化隆拉面“一人就业,全家脱贫”的故事让古老的青海面条演绎出新的时代传奇。

走南闯北的化隆拉面

上世纪80年代末,化隆贫困山区第一批“拉面人”远赴福建省厦门经济特区开店,随后,一批又一批化隆人通过亲帮亲、邻帮邻的方式下广东、上东北、走福建、跑湖北,在全国各地开起了大大小小的拉面摊、拉面店。

化隆拉面走出化隆,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穷,并不是因为拉面有市场需求。化隆县属六盘山连片特困区,是以农牧结合、农业为主的国家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县境内山大沟深,自然环境恶劣,自然灾害频繁,县域经济总量小、发展水平低,贫困面大、程度深,县情集中了偏远、贫困、民族地区的基本特征。

走出化隆的拉面匠,绝大多数人都有自己的一本家庭“心酸史”,而在与贫困的抗争中,他们中的许多人同时也写下了自己的“奋斗史”。

马牙古拜,回族,青海省海东市化隆县谢家滩乡下河滩村村民。前不久,马牙古拜荣登2017德耀中华第六届全国道德模范候选人榜。他的入选理由是,多次拾金不昧,为诚实守信的传统美德写下当代故事。

马牙古拜是化隆拉面人中的优秀代表。马牙古拜家境贫寒,因生意失败和家人重病,背上20多万元债务。2013年6月,马牙古拜一家辗转多地后,来到海南省海口市开起拉面馆。期间,马牙古拜曾经主动归还失主的大额现金;他的面馆里还有一张贴满爱心笑脸的挂牌,每张“笑脸”都是一碗热气腾腾的牛肉面,代表着可以免费提供给一位需要帮助的人。几年来,他为环卫工人、城市志愿者和各种求助者送上的免费爱心拉面已经数不清。马牙古拜荣获了海南省道德模范称号,其家庭也被评为海南省“最美家庭”。

诚信、吃苦、勤劳,是许许多多“青拉”人闯世界的“法宝”。9月初,一位化隆拉面企业创始人接受了记者采访。这位公司创始人目前已在多个城市开设了20多家拉面连锁店,他告诉记者:“以前家里困难啊。忙一年下来,两个劳力只有5000到6000元的收入。家里要娶个媳妇,彩礼钱根本出不起。”

10多年前,不到20岁的他从给拉面店打杂干起,后来学当拉面匠,之后逐渐摸索管理经验,与人合股开起了拉面馆。“之前我们都没出过青海。到了外面的世界,起早贪黑地干,然后慢慢地把亲朋好友带出来干。”

时光荏苒,一晃30年,一碗小小的拉面,给众多贫困的家庭带来希望的曙光。根据化隆县的官方统计,全县231个“拉面村”的群众在全国271个大中城市共开设拉面店14430家,发展拉面连锁品牌48家、“四统一(统一店名牌匾、装饰风格、拉面简介、店员服饰)”示范店1500家,拉面经济总产值近100亿元。

念好拉面“扶贫经”

拉面经济,是贫困群众自己趟出来的脱贫之路。化隆县委、县政府因势利导,抢抓西部大开发战略、退耕还林等政策机遇,通过设立驻外拉面经济服务办公室、组建临时党支部和农民工协会、注册“化隆牛肉拉面”品牌,发放拉面贴息贷款等扶贫措施,积极支持化隆拉面经济的发展。

全国脱贫攻坚战打响后,化隆县委、县政府认为,拉面经济不仅是就业扶贫的好途径,还是鼓励具备基本条件的化隆人在拉面经济中“双创”的好办法。

截至目前,化隆县共有精准识别贫困村144个、贫困户9640户,贫困人口36327人,占总人口的12.1%。化隆县计划通过拉面经济带动这些贫困人口脱贫一批。

“十三五”以来,化隆按照“互联网+拉面+N”思路,规划建设了青海省扶贫拉面产业园,青海省扶贫拉面培训服务中心、中国拉面网、“互联网+拉面”电商服务中心和拉面扶贫“二合一”大数据平台全面建成运行。通过项目推荐、创业培训、贷款扶持等措施,引导返乡创业拉面成功人士成立农业合作社399个,申报龙头企业10家。

青海省扶贫拉面培训服务中心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运营,由青海绿峰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承办“带薪在岗实训+创业”模式。该模式是筛选合适的建档立卡户到化隆籍拉面店上岗实训,从跑堂干起,学习拉面技能。积累一定资金后,还可向政府申请3年贴息贷款开办“扶贫拉面店”。

“带薪在岗实训+创业”模式首先是通过化隆县各乡镇在建档立卡户中“海选”,筛选出具备条件的人选。然后由化隆县就业服务局拟定合同以及用工协议,确定公司、拉面实训店和实训对象的权利和义务。

今年6月30日,全国工商联“万企帮万村”调研组考察了青海省扶贫拉面培训服务中心。在服务中心,全国工商联副主席谢经荣随机查看了实训人员资料,并在现场电话连线了一位在北京顺义区一家拉面店工作的小马。

小马家有7口人。店里包夫妻二人的吃住,两人工资大约6000-7000元。

“一年就有7、8万元的收入,人均1万元了!”谢经荣高兴地说。

在场的化隆县县长马金星告诉谢经荣,夫妻两人,一人炒菜,一人拉面,就能开店。马金星与小马在电话里也聊了两句:“好好干!政府一定支持你开‘扶贫拉面店’。”

中心负责人马青云介绍,2016年,全县共实训1020名,从事“跑堂”的工资收入3万元以上,从事拉面匠的工资收入6万元以上,其中21户贫困户开办了“扶贫拉面店”。

从拉面经济到支柱产业

拉面因为贫困而走出化隆,化隆拉面却也创造出了广阔的拉面经济大市场。

马青云介绍,目前,全国的拉面馆每天的牛肉需求量达150吨,各种蔬菜、调味品、奶制品的需求更是无法计算。其中青海特色的食材在销售中价位明显高于其它地区的食材。

由此衍生出来的需求,是把青海特色农业产品推向全国的良好契机。“能卖出好价钱,对农民增产增收将带来很大的好处。”马青云说,目前,化隆拉面经济已经带动贫困群众14861户从事种草养畜、油菜等冷凉作物种植、为全国各地拉面馆冷链配送牛羊肉等。

青海绿峰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不仅承办“带薪在岗实训+创业”,还在全国铺设青藏高原土特产品配送网点。去年公司已在全国18个城市布点,今年计划突破50个网点,2018年突破150个网点。

在化隆县的规划中,“十三五”之后,化隆县的拉面经济要成为全县的支柱产业之一。

马金星表示,依托拉面店平台,做大拉面产业上下游产品研发和配送产业链,拓展全国各大城市市场。实施好年产2500吨牛骨汤粉包装生产线、10万吨高原小油菜油料加工、拉面汤料加工、百万只养鸡产业园等项目。继续扎实推进精准扶贫拉面“带薪在岗实训+创业”计划,新增拉面店3000家、拉面品牌连锁店500家以上,促进拉面经济转型升级和规范发展。

“我们要把化隆县建成全国拉面店食材的‘中央大厨房’!”马金星说。(记者 吴志红


编辑:李晨阳

关键词:拉面 化隆 经济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