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书画·现场>讯息讯息

三百余拓本勾勒三千年历史

2017年09月25日 17:28 | 来源:光明日报
分享到: 

抵达隋唐,一只脚便步入了楷书的世界。有“隋碑第一”之称的《龙藏寺碑》,已无魏晋寒俭之风,在从魏晋南北朝到唐书学的递嬗上影响颇大。进入唐朝,从初唐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虞世南《孔子庙堂碑》、褚遂良《雁塔圣教序》,一路直抵中晚唐楷书的集大成者颜真卿与柳公权。“中国书法史上许多闪闪发光的名字,今天在这里都可以看见他们的作品。”陈根远解释道。

“浏览过这里所展示的300多件碑拓,无异于浏览了3000多年来中国文字的发展史。”宗鸣安说,“在这个学习了解的过程中,始终有异彩纷呈的中国书法艺术之美伴随着大家。”


小观众在欣赏拓本。

秦《琅邪台刻石》,清代拓本。


古今溯源,一部文明发展史

“金石收藏研究从国内来看是小众的,但如果从文化价值的角度来讨论,它又是大众的。”宗鸣安认为,举办这次“丰碑大碣”展的意义,不只在于研究金石拓本的学术与收藏价值,而是希望让更多人了解拓本背后的历史故事,挖掘拓本的文化价值,“读碑刻的时候就是读古人怎样说话,听古人在倾诉他的时代,这比从书本上得来的知识更真实,更直接,也更可信。”

纵观这300多件金石拓本,每一件都如一粒浩海遗珍,背后都藏着一个具体的历史故事,都焕发着中国古代文化的光辉。

东汉永平四年(公元61年),世界上第一条人工开掘的山体隧道——连通秦蜀两地的汉中石门隧道开通。在“石门洞开”展厅中陈列的“石门十三品”,皆为石门摩崖石刻的杰作。这些拓本不仅记载了开通隧道的艰辛历程,更展现了古人征服自然的毅力与决心。

刻于东汉永寿四年(公元158年)的《刘平国治路颂碑》与刻于唐贞观十四年(公元640年)的《姜行本纪功碑》,原碑均立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内。这两件拓本反映了汉唐两代是如何为了拓展民族生存空间而筚路蓝缕,又是如何为了丝绸之路的繁荣稳定而前仆后继的历史事件。

随着丝路的繁盛,唐朝的对外文化交流也日益密切。唐建中二年(公元781年),杂糅着汉字和古叙利亚文字的石碑《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在长安开远门里竖立起来。碑文回忆了贞观九年(公元635年),宰相房玄龄受太宗李世民之命,在长安城西郊迎接叙利亚传教士阿罗本的往事。在信仰自由的政策下,东罗马传教士兴建景教寺,传播福音。作为世界考古史上的四大名碑之一,《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所流露的唐人对待外来文化的博大胸襟,时至今日依然深深地撼动着人们的内心,值得今人去学习、借鉴。

这一件件拓本,一个个故事,一段段历史,勾勒出一部鲜活的3000年中国文明发展史。

正如崔振宽美术馆理事长、该展览出品人崔迅所说:“我们要坚持文化自信,把中华历代金石拓本上一个个黑白分明的中国故事,连缀成关于中国文字、历史、艺术、文物的壮美诗篇。”

(本报记者 张哲浩 本报见习记者 唐芊尔)


编辑:杨岚

1 2

关键词:拓本 金石 拓本勾勒三千年历史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