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锐评 锐评

探源,为了更好出发

2017年09月28日 09:24 | 作者:周飞亚 | 来源:人民日报
分享到: 

丝绸之路,是一个我们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名词。

谈起它,人们往往会想到两个方向,一是西北的陆路,一是东南的海路。然而,很少有人知道“东北亚丝绸之路”的存在。

历史上,东北亚丝绸之路大致从今天的苏州、江宁出发,途经渤海口、开原(丝关)、海西东水陆城站、奴儿干等地,最后到达库页岛和北海道。据考证,沿途共有驿站700多个,却大多湮没于历史的烟尘之中。不久前,中国民协“一带一路民间文化探源工程”走进黑龙江省,考察沿线遗址,激活当地民间文化,以期让这条鲜为人知的道路焕发新的生机。

沿松花江、黑龙江顺流而下,直抵黑龙江入海口鄂霍次克海、库页岛,这段交通线在史书上还有一个浪漫的名字——“鹰路”。鹰,指的就是大名鼎鼎的海东青。《契丹国志》说:“五国之东接大海,出名鹰,自海东而来,故名海东青。”这种猛禽是古肃慎的图腾,唐代时就成为东北地区的靺鞨献给中原王朝的名贵贡品。“鹰路”之名,见于《辽史》《金史》,因为这条路,不仅是贸易往来的商路,也是运送海东青的“官道”。宋史中悲剧性的徽钦二帝“北狩”,也是沿鹰路到达五国城。在哈尔滨依兰县,松花江、牡丹江汇合口,至今还矗立着他们的行宫“五国城遗址”。这座遗址,也成为民协专家们此次考察的重要一站。

沿着古道一路走来,令人印象最深的就是赫哲族聚居村落。白山黑水,一直是渔猎民族的生存之地,赫哲族就是其中的典型,在他们的民俗中,至今还保留着渔猎文化的痕迹。“鱼皮制衣酒敬神,狗拉雪橇赫哲人”。鱼是赫哲人的主要食物,而以鱼皮为布的民族,世界上大概只有赫哲族一个。制衣的鱼皮需要先进行加工,称为“熟鱼皮”:将剥下来的鱼皮晾到七成干,用木铡刀碾压,木槌捶打,反复揉制,直到鱼皮变软。有时还会在鱼皮中间夹上一层粗玉米面,作用相当于现在的砂纸,以便于在揉搓中把鱼皮磨得更光滑。据说,“熟”好的鱼皮,结实程度能达到牛皮的3倍。清代后期,随着布匹的传入,鱼皮衣已经退出了赫哲人的日常生活,只有举行乌日贡或重大节日的时候才会作为一种民族特色服饰来穿戴。但鱼皮工艺却一直保留了下来。赫哲的鱼皮画,利用天然纹理为饰,清新自然,别有风味,在2006年成为首批国家级非遗项目。鱼骨也被做成各种手工艺品。

此行的尽头,是“华夏东极”——抚远。如果说中国的地图像一只雄鸡,那么,抚远就在雄鸡的尖嘴巴上。黑龙江和乌苏里江在这里交汇,堆出一片肥沃的三角洲,著名的黑瞎子岛就在这个地方。如今,黑瞎子岛的西半部为中国所有,东半部为俄罗斯所有,双方共同开发,使它一跃成为重要的对外贸易口岸,也成为新时期“一带一路”的重要站点。历史与现实,在这块富饶的土地上轻轻交叠。

重走一条路的过程,也是在重新擦亮一条路。探源,是为了更好地出发。

编辑:李敏杰

关键词:鱼皮 出发 探源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