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收藏·鉴宝>收藏鉴宝头条收藏鉴宝头条

明代斗蟋趣事

2017年09月28日 17:40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明代宣德朝之器物有两大谜案,一个是宣德炉,一个就是瓷质蟋蟀罐。两者都是见诸史料,却少见实物传世。

经过王世襄先生《秋虫六忆》的整理和研究,明代蟋蟀罐虽然也成为文物收藏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其中重要的瓷质蟋蟀罐,却罕见于明代瓷器遗存。就当代而言,此前也仅见于耿宝昌先生《明清瓷器鉴定》著录,系一件残器,缺盖,乃青花器,罐底有双圈“大明宣德年制”竖排两行青花款。


明代宣德官窑蟋蟀罐

明代宣德官窑蟋蟀罐


直至近年,经过文物考古和发掘,这个谜,才有了一些破解的蛛丝马迹。而要想谈明代瓷质蟋蟀罐,也要先谈一谈分为南盆与北盆的陶制蟋蟀罐。

斗蟋活动至明代有了较大的发展,蟋蟀谱从“谱”改称“经”大约也发生在这个时代,加之斗蟋活动至此已逾一两百年,多少也能称之为雅玩。

从明代的蟋蟀器物来讲,可以分为瓷质蟋蟀罐与陶制蟋蟀罐,而陶制蟋蟀罐又分南盆与北盆。


陶制蟋蟀罐之南盆

明代烧造陶制蟋蟀盆之地,史料都指向宣德时期的苏州陆墓。陆墓,因三国时吴国名将陆逊葬于此地而得名,今改名为陆慕。

《戒庵老人漫笔》载:“宣德时苏州造促织盆,出陆墓邹、莫二家,曾见雕镂人物,状彩极工巧。又有大秀、小秀所造者,尤妙,邹家二女也。久藏苏州库中,正德时发出变易,家君亲见。”

《戒庵老人漫笔》共八卷,李诩撰。李诩生于正德元年,是为公历1506年﹐待其成年时,去宣德一朝已然百年。李诩卒于万历二十一年,即公历1593年﹐享年88岁,算得上长寿之人。他一生主要生活在江阴常熟一带,《戒庵老人漫笔》算得上是明代笔记中较为重要的一种,记载了有关明代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内容以及相应的典章制度;保留了宋元和明代人物言论行事及其诗文、书信;记述了明代的社会异闻,列于国家善本书目。

陆墓烧造陶制蟋蟀盆至少自宣德以来,一直未有中断,南盆中嘉靖款、万历款都有传世品,品类很多。

清人朱琰《陶说》卷六“说器”记载:“戗金宣盆最重,亦有戗金蟋蟀盆,吴梅村有歌。又,苏州陆邹二姓所造极工巧,雕镂精致,出之大秀小秀者尤妙。大小秀,邹氏二女也。当时重促织之戏,胜负至千百,不惜重值购盆,故精巧如此。匪独陶器。”

朱琰,字桐川,别号笠亭,海盐人。清乾隆三十一年丙戌(1766年)进士。客居江西时,留心瓷业,通过参考经史子集中有关文献与访问老艺人,考察当代窑器烧制方法和成品,撰《陶说》一书。《陶说》分六卷,初刻本刊于清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包括说今、说古、说明、说器四大部分;重点是说今和说明,叙述了明、清两代的代表性官窑瓷器及其制造法。说古和说器部分则按陶瓷器的出现顺序作了历史性的介绍。该书算得上是我国第一部著名的陶瓷史。但景德镇烧瓷而不烧陶,朱琰又是清代乾隆年间人士,所言宣德事,中间已隔300余年,不免得自传闻及史料,且将邹莫二家记成了陆邹二姓,可知其考证不严。文中所述戗金盆今已无实物流传。

乾隆时期刊刻的《蚟孙鉴》对明盆亦有记述,其作者朱从延乃松江人士,其文曰:“唐时宫中仅以金笼贮置枕函畔,以听其声,闻赵宋后始有盆。余尝闻当湖延陵氏家藏一盆,系贾平章半闲堂遗物,金饰郑重,完好精美,足称雅玩。时有好事者数欲钩致之,终不能夺,后阋墙致毁,深足惋惜。明以宣德盆为贵,其款识大小具备,无不各极精工。有一种名夹底盆,内用磨细五色砖片,间杂成纹,镶于盆底,如铺方砖式。外则有纯素者,如古炉之精彩熠熠,光可鉴人。有细镂花鸟锦文,嵌以珠宝,饰以金碧,绚烂夺目。维时商山巨室,多尚此盆,后人称为商山盆,间得一二可置案头清玩。”

上海画报出版社近年所出《蟋蟀盆》一书,主要著录南盆,书中对明代盆简述如下:“沿袭宋元的传统,器形高大而深,一种为浅雕盆,另一种是净面盆。浅雕盆有各种图式,人物、故事、花卉、虫草等,制作工巧,雕镶精妙。净面盆,表面不着一物,极为素雅,线条挺拔而内敛,造型简约而古朴,对细节尤为关注,盆壁应设计的要求有很多微妙的变化,明代的制家对名款尚未重视,所以许多明代盆是没有名款的”;有关晚明至早清:“这个时期总体上显现的风格是明代的特点,盆身渐渐开始有了些装饰,这种装饰的发展形成了清代蟋蟀盆纹饰的典型风格”。

这本书亦涉及制盆家不少,照录如下:

明代:于叔宁、于瑞章、王同友、吴中高、邹奕菱、邹御臣、邹敬桥、邹亿清、曹惠章、曹念溪、曹习章。

明晚至早清:于玉章、于成章、于九皋、于有章、于庭侯、王孙监、李公亮、李洪亮、李圣侯、李德茂、李东皋、李东旭、李圣明、邹宏发、邹振宗、邹显文、邹显明、邹元隆。


编辑:杨岚

1 2 3

关键词:明代斗蟋趣事 斗蟋趣事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