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收藏·鉴宝>资讯资讯

金砖国家文化节:谱写美美与共的“厦门时间”

2017年09月28日 17:59 | 作者:任姗姗 | 来源:人民日报
分享到: 

“交得其道,千里同好。”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九次会晤落幕不久,世界目光再度聚焦厦门。9月15日至22日,210余位来自金砖五国的艺术家,汇聚到了中国东南沿海的这座美丽城市。

在由中国文化部主办,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公司、厦门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承办的金砖国家文化节期间,剧场演出、电影展映、主题展览、户外演出、大师工作坊等30多场活动在厦门各主要城区次第绽放。文化节为当地民众奉上了一场流动的文化飨宴,也将这一周的“厦门时间”定格在人文交流,谱写了金砖国家交流合作的新篇章。

色彩纷呈心手相牵

友谊之声跨越大江大海

什么是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

诗人说: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树与树的距离,而是同根生长的树枝,却无法在风中相依。五国艺术家在金砖国家文化节携手作答: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地理,而在心里。只有文化能消除误解,只有艺术能跨越山海。

这里是厦门鼓浪屿音乐厅。金砖国家歌唱家音乐会的舞台上,身着民族服装的4位印度音乐家席地而坐,以一种流传400多年的表演方式为中国观众献上《和平之歌》。口口相传上千年的曲调,辅以数百年历史的塔布拉鼓伴奏,印度丰富多彩的风土人情,印度人民对和平生活的向往,伴随着歌者沧桑的声线,仿佛恒河上空的一轮红日,照进每一个观众的心里。歌唱家潘迪特·苏哈斯·维亚斯说,他们是第一次到中国,“希望把印度最美好的文化介绍给中国”。

这里是厦门小白鹭艺术中心金荣剧场。中国歌剧舞剧院带来古典舞《采薇》《水之灵》,典雅灵动如春风拂面;南非曼杰民间舞蹈团用肢体语言描述了热闹非凡的部落生活,由一位演奏家驾驭的十几种传统乐器,是舞者的指令,也是节日狂欢的集结号;巴西黑天鹅舞蹈团把传统桑巴与现代舞糅合在一起,展示了既传统又现代的巴西风情;印度阿底提舞蹈学院的舞者,以眼花缭乱的手势和步伐,演绎了印度八大古典舞派之一的卡塔克舞;技巧卓绝的莫斯科国立模范“格热利”舞蹈团和“列兹金卡”国立模范功勋舞蹈团,用肢体语言讲述了俄罗斯从波罗的海到太平洋、从高山到草原、从北方到南方这广袤大地上的动人故事。整个夜晚都成了沸腾的海洋,观众的情绪在谢幕时刻被点燃:一个国家的演员谢幕完,伸出手迎接下一个国家的演员,最终,五国演员手牵手、微笑着向观众鞠躬,无需言语,却传递出最美好的情感。晚会导演李世博说,这个特别设计的灵感就来自于此次合作,“我们艺术上有火花,文化上有交流,情感上相共通。我们愿意手拉手传递出长久的友谊和美好的祝愿”。

这里是厦门宏泰音乐厅,五国音乐家共同奏响了鼓浪屿钢琴之声。这里有钢琴与印度传统鼓的对话与碰撞;南非人民反抗种族隔离的刚强之声;有《巴西之魂》荡气回肠的乡愁之音;也有“20世纪的贝多芬”肖斯塔科维奇的不屈音符;《我的祖国》澎湃激荡的爱国情怀。这里是厦门艺术剧院。金砖国家的芭蕾之夜,从《红色娘子军》《天鹅湖》到《海盗》《罗密欧与朱丽叶》,足尖上的经典被各国艺术家共同致敬。

在这里,中国红、俄罗斯蓝、南非黄、巴西绿、印度橙,与蓝天碧海、青山红花、白鹭美景,相映成趣,色彩纷呈。最古老又最现代的音乐和舞蹈,跨越了地域与语言,为观众讲述了5个国家不同的风情与风貌、昨天与今天。

在这里,新友相识,老友重逢,陌生的城市里有熟悉的风景。前来参展的巴西画家与巴西歌唱家多年未见,却在厦门的金砖国家文化节重逢。获得20多个国际奖项的巴西钢琴家丽嘉·莫雷诺被俄罗斯功勋演员安德烈·季耶夫的表演折服,决心拜师学习。每一个节目表演结束总有两轮掌声,先是观众席,随后在后台。不论来自何方、何种语言、何种肤色,艺术成了共通的语言,共同传递着向往友谊与和平的声音。

在这里,文化自信,艺术共鸣,不同的文化收获了同等的尊严。每一个国家都亮出最为鲜明的文化名片,每一个国家的艺术家都以本国文化为荣。俄罗斯的天鹅湖、肖斯塔科维奇,中国的《尔雅》《红色娘子军》《我爱你中国》,印度上千年的舞蹈和乐器,巴西的桑巴、钢琴,南非的部落文化、近代文化……不同文化在倾听与对话中寻找共鸣,在激荡与碰撞中寻找认同。

“金砖国家把不同的国家联合起来,开放多元的人文交流是题中之义,多元性、民族性是我们对话的基础。”莫斯科柴可夫斯基音乐学院教授安德烈·季耶夫说。

“我们在舞台上讲述了不同的故事,艺术是我们共同的语言,友谊是我们的主旋律。”中国青年钢琴家吴牧野说。

接地气惠民生

金砖故事传遍大街小巷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脱离人民的文化,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只有接通地脉,文化才能根深叶茂花开四季。正因如此,文化节的活力在民间,生命力也在民间。金砖国家文化节不仅是艺术的盛会,更是人民的节日。

荟萃多种艺术形式的金砖国家文化节,以高水准作品带给观众丰富的艺术体验。文化节的表演团体由各国大使馆推荐,除了音乐、舞蹈等表演艺术,还展示了绘画、电影等多种形式,面向不同层面的观赏需求。在厦门市美术馆,33幅五国著名世界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及文化传统的精美图片,吸引了众人的目光。同在该馆展示的,还有60余幅来自金砖五国的绘画作品,不同的艺术风格、文化背景、绘画理念,有意味地并置和碰撞着,让观展的市民流连忘返。《时间去哪儿了》《七月与安生》《第二个妈妈》等7部电影在4家厦门的影院展映,以光影讲述着金砖的故事。

文化节突出在地性和服务性,融合厦门本地的文化特色,打通文化需求与文化供给的“最后一公里”。厦门是一座艺术的城市,鼓浪屿、厦门爱乐乐团、厦门大学等,都是这座城市的文化名片。在这里,我们看到了厦门丰厚的文化底蕴,以及市民们迫切的文化需求。金砖国家文化节全部免费,但演出场地有限,一票难求,即使开场了,还有不少观众久久守在门口,不舍离去。“希望这样高水平的演出能常常来厦门。”这是厦门观众的共同心愿。

金砖国家文化节不仅办在剧场和美术馆,还走进了厦门的艺术学校、民间艺术团体和艺术活动中。文化节期间,在厦门艺术学校、鼓浪屿音乐学校、厦门大学嘉庚学院等院校,五国艺术家分别向在校生和市民开放了工作坊,真正与市民有了零距离、面对面的艺术交流。在厦门艺术学校,巴西舞蹈家和南非舞蹈家为在校生上了一堂生动有趣的芭蕾课,讲解示范、纠正动作,孩子们第一次接触到巴西和南非的芭蕾风格,大开眼界;在鼓浪屿音乐学校,俄罗斯歌唱家将原汁原味的俄罗斯歌剧带进了声乐课堂,从发音到发声,从表情到肢体,都更新着孩子们对歌剧艺术的理解。最有趣的是在鼓浪屿的黄家花园,巴西和南非的歌唱家加入到当地传统的庭院休闲音乐会中,与鼓浪屿的学生和退休人员成了听友和舞伴。遮天蔽日的大榕树下,大家品尝着鼓浪屿的特色点心,在钢琴和电吉他的伴奏中拉起手来,载歌载舞。

邱琳珂是鼓浪屿音乐学校高二的学生,在工作坊她受到巴西两位歌唱家的指导。她说,之前很少接触巴西的文化,对于巴西歌剧的认识一片空白。“两位巴西老师与中国老师教学方法截然不同,他们让我更关注情感的表达,一堂课上完豁然开朗。”

“金砖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目的是促进民心相通、夯实民意基础,为金砖国家之间的经济交流和其他各方面的合作奠定人文基础。”文化部外联局局长谢金英说,积极开展人文领域的交流和合作,是金砖五国的共同愿望。他表示,希望金砖国家文化节能像金砖国家文化部长会议一样形成机制,每年都能举办。

这一定是我们的共同期盼了。国之交在于民相亲。只有深耕厚植,友谊和合作之树才能枝繁叶茂。自中国接棒主席国以来,政治、经济、人文“三轮驱动”,文化节、电影节、运动会等接地气、惠民生的人文交流精彩纷呈,不同文明的灵感碰撞无数火花,五国民众走得更近、民心渐通。

费孝通先生对人类文明的发展有一句著名的论断:“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在金砖国家文化节,在逐渐升温的金砖国家人文交流中,我们看到了越来越多的美人之美、美美与共。这是人类文明的美好走向,也是金砖五国乃至世界人民的共同心愿。

千年潮未落,风起再扬帆。厦门会晤结束了,“厦门时间”仍在继续。


编辑:杨岚

关键词:金砖国家文化节 美美与共的“厦门时间”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