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锐评 锐评

劳务输出脱贫从输体力转向输智力

2017年09月29日 11:26 | 作者:杨志明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就业一人,脱贫一户”。自国家打响扶贫攻坚战以来,劳务输出在精准脱贫中成效显著。从湖南、四川、甘肃等集中连片深度贫困地区扶贫的实际看,短期脱贫靠打工,中期脱贫靠产业,长期脱贫靠教育。

目前,贫困地区农民工已经成为全国新增农民工的主要渠道,农民工正从无限供给向有限供给转变,不再是取之不尽的蓄水池,这有利于吸引贫困山区农民工就业,尤其是集中连片贫困地区的新成长劳动力,正在成为农民工的重要后备资源。优势是吃苦肯干,踏实耐劳,不足是文化偏低。当全国农民工总体上已进入现代制造业、建筑业和服务业为主的阶段时,贫困地区的农民工可以越过“放下镰刀、拿起瓦刀”当建筑工、“放下锄头、拿起榔头”当普工的早期务工阶段,发挥后发优势,经过政府、企业精准培训,直接进入到新业态中,走技能脱贫的新路。

农民工在经济转型中出现“三新”变化,大量的新生代农民工投身快递和家庭服务业等新业态、大批优秀农民工正在成长为新工匠、“五有”农民工返乡创业催生新“城归”,需要精准施策,释放能量。

要实施贫困地区扶贫特培计划。每年培训200万人,按人均每天50到80元的实际费用支出测算,培训补贴由当前的人均800元提升至3300元。鼓励乡村与企业直接对接培训,打造“扶贫车间”。贫困县可先行先试统筹整合中央、省、市多部门培训资金,发挥捆绑使用提高效能的作用。要加快补齐技能人才不足的“短板”。对贫困地区可探索突破传统的职业技能鉴定路径,对三四十岁、技术尚好,但因种种原因错过了文化考试的中生代农民工,可采取技能竞赛的方式,先依实评定技术职称,再补文化课。并对优秀的给予国家和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的扶持。贫困地区职业技术院校和培训机构要开设家庭服务、快递、民族特色产品、农村电商和旅游等专业,为大力发展容纳农民工就业量大的家庭服务业、快递、外卖等新业态提供人力资源支撑。

要集成优惠政策厚植“城归”。可将国家精准扶贫、农副产品就地加工、革命老区旅游开发、扶持小微企业发展等优惠政策进行集成,形成对“城归”集中释放政策含金量的磁场效应。研究建立扶持“城归”专项贷款,将金融扶持“城归”创业落到实处。鼓励各地充分利用各类园区、闲置厂房土地和专业化市场等,建设农民工返乡创业“城归”园区,提供一站式服务,降低创业成本。促进央企、国企在扶贫点和“城归”有机结合。将央企、国企在资金、物资、管理方面的优势和“城归”蹲得下、扎下根的本土优势有机结合,兴办投资周期长、综合效益好的生态旅游场所,将以往给钱给物的“输血”扶贫,真正变成因地制宜的“造血”脱贫。

(作者系全国政协委员、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原副部长)

编辑:李敏杰

关键词:农民 民工 脱贫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