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收藏·鉴宝>资讯资讯

五年来中国文联重点文艺工程巡礼:传承中华文明 铸就艺术辉煌

2017年09月30日 15:40 | 作者:丁薇 张志勇 陈思静 怡梦 | 来源:中国艺术报
分享到: 

中华文明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弥补历史主题性美术创作空白,中华文艺资源数据库工程打造具有强大数据存储与共享能力的“文艺四库全书” ,中国民间文学大系出版工程延续中华文脉……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文联以多出精品、多出人才为主要任务,发挥文联的特点和优势,提高创作组织化程度,策划实施了一系列重点文艺工程。这些重点文艺工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推动诞生了一大批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文艺精品,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

中华文明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一个民族的精神图谱

河姆渡文化、黄河雄姿、长江揽胜、战国争雄、孔子讲学、秦始皇统一中国、赤壁之战、郑和下西洋、四大名著、土尔扈特回归祖国、三大英雄史诗……146件(幅)作品涵盖中国画、油画、版画和雕塑四种表现形式,联结起璀璨耀眼的中华文明。2016年11月20日,恢弘壮观的“中华史诗美术大展”在国家博物馆展出,标志着历时5年之久的中华文明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胜利竣工。这项由中国文联、财政部、文化部共同主办的工程项目,图写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历史,全景展现了中国史前社会、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所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历史史实,涌现出的杰出人物和文明成果。

工程凝聚了当代中国美术界几代优秀艺术家的智慧和心血,他们以强烈的历史责任意识、文化使命感和创作热情,认真研究典籍史料,准确把握艺术切入点,将对历史文化的思考和对艺术品格、理想价值的追求,自觉地灌注到对历史风云、文明进步以及中国精神的当代表达之中。在接近300人的创作队伍中,既有年过八旬的画家,也有部分年轻作者,更有许多正处于创作黄金年龄段的美术家。在专家组指导和帮助下,作者们认真搜集典籍史料,将对历史文化的思考和对艺术品格、精神价值的追求自觉贯注到创作实践中,最终创作完成作品。

“中华文明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具有鲜明的中国文化立场和中国艺术风格,凝聚了集体智慧,凸显艺术家个性风貌,诸种艺术形式兼容互补,弥补了历史主题性美术创作的空白和缺憾。 ”提及历史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美协副主席、工程组委会秘书长冯远曾表示,当代人常常通过图形的识读以弥补、丰富对文字记载和典籍的理解,在普通人的意识中,历史画的意义甚至超过作为绘画题材的历史,而更具时空穿透力,人们通过图像与历史神交,从而更为切近“真相” ,了解一个民族的精神图谱。

中国民间文学大系出版工程:保留珍贵鲜活的记忆

2017年1月,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 ,在全国文艺界引起强烈反响。中国民间文学大系出版工程作为首批15项重大工程中的一个重点项目,明确由中国文联和中国民协承担组织实施,具体任务是完善中国口头文学遗产数字化工作,在收集整理民间故事、歌谣、谚语的基础上,整理出版中国民间文学原创文献,为中华民族文化保留珍贵鲜活的记忆。

60多年来,中国民协和地方民协在民间文学资料采集方面形成了蔚为大观的成果,并启动了中国口头文学遗产数字化工程,对采集的民间文学资料进行了数字化抢救和整理,目前已形成了11000余册、约18亿字资料,包含神话、传说、民间故事、民间歌谣、史诗、民间长诗、谚语、谜语、歇后语、民间说唱、民间小戏等11类口头文学作品,其中50%经过了数字化转化。从三套集成到中国口头文学遗产数字化工程,是几代民间文艺家辛勤工作的历史性成果,为中国民间文学大系出版工程做了雄厚的资料积累。

面对这项国家级的重大文化工程,广大民间文艺工作者依托长期积累的文献资源优势、专家学者优势和学术研究优势,积极开展工作。今年2月以来,中国文联、中国民协先后在北京、福建、广东等地开展了一系列调研工作和专题座谈会,对大系出版工程的主要内容、重点任务、编纂体例、组织实施和保障措施征求了意见建议,对中国民间文学大系出版工程的工作进程做出安排。在前不久召开的中国民协九届三次主席团会上,就《〈中国民间文学大系〉出版工程第一批示范卷项目实施方案(2017)》《〈中国民间文学大系〉出版工程编纂出版计划》展开讨论和修改调整。根据规划, 2018年将开始在有条件的地方启动示范卷的编辑出版工作,其他地方展开整理、编辑、录入等工作;2019年开始持续编辑出版工作。与此同时, 《中国口头文学遗产数据库》也将纳入大系出版工程之中,进一步推进资料收集、整理、编辑和分类等工作。

中华文艺资源数据库工程:数字化的文艺“四库全书”

为充分发挥中国文联的组织优势和资源优势,利用先进信息技术系统采集、整理、存储和再利用各类文艺资源,构建具有强大数据存储与共享能力的数据库,打造数字化的文艺“四库全书” ,提供多种平台服务和应用服务,2012年中国文联正式启动中华文艺资源数据库工程,由中国文联网络文艺传播中心(原中国文联文艺资源中心)负责承担实施具体工作。

中华文艺资源数据库工程建立文艺人才库、文艺机构库、文艺作品库、文艺奖节库、文艺活动库、文艺典籍库、文艺期刊库、文艺资讯库各类子库以及文艺百科数据的收录,是信息采集、信息管理、信息服务为一体的文艺资源数据库管理体系,通过完善资源采编,审核业务功能体系,实现文艺资源的存储数字化、服务智能化和服务标准化,打造全文联机构内统一、完整的文艺资源业务运行体系,开展海量文艺资源的采编、管理和应用服务。

五年来,网络文艺传播中心协助中国影协、中国民协、中国书协、中国杂协、中国文艺志愿者协会、中国文联国内联络部、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宁夏文联、四川文联、南京文联等20多家文联组织建设门户网站和工作平台,形成了覆盖各领域、联通各层面、多渠道传输、多平台展示、多终端推送的新媒体格局和在线工作平台。同时,初步建成能有效服务全国各级文联和广大文艺界信息化建设需求的文艺云平台和云数据中心,初步具备利用云计算和大数据开展文艺信息资源建设和服务的能力。文艺资源云平台已经开始为全国文联各类资源数据库、各类文艺网站、百花奖等文艺奖项在线投票评奖、协会会员联络管理、出版社数字出版平台、基金会项目管理和在线众筹等提供便捷的基础软硬件服务。初步建成文艺资源信息采集加工及发布应用平台,为海量文艺资源的数字化采集处理和永久存储应用奠定基础。工程自2013年开始规模化数据内容采集,截至2016年9月,采集的文字、图片、音视频数据量达到34 TB。

梅花奖数字电影工程:为珍贵戏曲艺术留影存像

2013年是中国戏剧奖·梅花表演奖创办三十周年。当年夏秋之际,晋剧《傅山进京》 、龙江剧《木兰传奇》 ,京剧《野猪林》 《兰梅记》 、梨园戏《董生与李氏》 《节妇吟》 、秦腔现代戏《大树西迁》七部影片陆续在京首映,由中国文联和中国剧协策划、出品并拍摄的首批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奖演员优秀剧目数字电影工程绽放出初步的成果。

转眼几年过去,“梅花奖数字电影工程”已完成拍摄影片扩展到了25部,除了上述已跟观众见面的影片,还包括京剧《曹操与杨修》 《响九霄》 、豫剧《苏武牧羊》 、秦腔《迟开的玫瑰》 《花儿声声》 、越剧《玉卿嫂》 《一缕麻》 《狸猫换太子》 、昆剧《长生殿》 、滑稽戏《顾家姆妈》 、粤剧《小凤仙》 、越调《老子》 、锡剧《一盅缘》《珍珠塔》 、黄梅戏《雷雨》 、蒲剧《山村母亲》 、琼剧《喜团圆》 、花灯剧《月照枫林渡》等,并有京剧《三寸金莲》 、沪剧《挑山女人》 、锡剧《紫砂梦》 、扬剧《衣冠风流》 、锡剧《三三》 、川剧《金子》 、湘剧《李贞还乡》等7部影片正在拍摄或后期制作,以数字电影的形式记录、传播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及其代表剧目,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自2010年启动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奖演员优秀剧目数字电影工程以来,中国文联、中国剧协积极组织实施各项工作,每年在全国选择5名左右梅花奖获得者中的优秀戏曲艺术家,将他们的代表作品拍摄成数字戏曲艺术影片,并与电影发行放映单位合作,记录、传播我国近年来戏剧艺术的丰硕成果,在戏曲界和社会上取得良好的效果,赢得了良好的口碑。其中, 《响九霄》 《兰梅记》分别获得第27届、第28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戏曲片奖, 《响九霄》还获得了中宣部第十二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电影类) 。

据介绍,梅花奖数字电影工程选择对象体现了较高的知名度,拍摄剧目代表了当代戏曲艺术的最高水平和最新成果。今后,还将通过与院线的合作和向各级电视台电影、戏曲频道的影片销售,以及音像制品、海外发行等衍生产品的开发,进一步扩大社会影响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文联还推出了中华文明影像志工程、 “中国精神·中国梦”主题文艺创作工程、当代书坛“三名工程” 、中国民间艺术精品译介工程、中国“非遗”百科全书、艺术名家评传出版工程等,这些重点工程注重提升原创能力和艺术品质,突出思想性与艺术性的有机统一,突出题材内容与表现形式的创新。这些作品深情礼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真情描绘党领导人民历经艰难困苦、不懈奋斗的铸梦之路,大力讴歌民族英雄和时代楷模的崇高信仰、美好心灵、爱国情操,奏响了中国梦的时代最强音,为文艺繁荣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社会影响。


编辑:杨岚

关键词:中国文联重点文艺工程巡礼 文联重点文艺工程巡礼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