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国企·民企>锐·评论锐·评论

稳中向好的经济形势是怎么来的

2017年10月09日 10:52 | 作者:荆 棘 | 来源:求是
分享到: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还在继续,世界经济仍然处在深度调整期,我国面临经济下行的巨大压力。但这五年,我国在改革发展中砥砺前行,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为全球经济贡献了超过30%的增长率,可谓“风景这边独好”。尤其是今年以来,我国经济稳中向好的态势更加明显,呈现出增长平稳、就业向好、物价稳定、收入增加、结构优化的良好格局。那么,这一稳中向好的经济形势是怎么来的呢?其基本的经验和逻辑是什么呢?

u=2399493812,2768670207&fm=27&gp=0

一、 重大判断明确了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历史方位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综合分析世界经济长周期和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及其相互作用作出的重大战略判断。这一重大判断,明确了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历史方位,为统筹推进各项经济工作找到了基本出发点。

中国经济要持续健康发展,离不开对“怎么看”“干什么”“怎么干”三大问题的科学回答。只有“怎么看”的问题解决好了,才能更好地谋划“干什么”和“怎么干”。怎么理解经济发展新常态?对此,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从不同角度进行了深入阐释。“三大特点”“四个没有变”“九个趋势性变化”等重要论述,为我们准确理解经济发展新常态提供了科学指南,解决了很多长期令我们困惑的问题。遵循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大逻辑,我们可以更加清楚地认识到:在“三期叠加”这个阶段,经济发展速度必然会下滑,但也不会无限下滑;经济结构调整是痛苦的,却是不得不过的关口;前期政策消化是必需的,但可以通过有效的政策引导减缓消化过程中各类风险的影响;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战略机遇期内涵发生深刻变化;我国经济正在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优化、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进。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判断,对我国经济“怎么看”作出了明确回答,为新的历史阶段我国经济发展确立起了全新坐标。

经济发展有其自身规律。从历史长过程看,我国经济发展历程中新状态、新格局、新阶段总是在不断形成,经济发展新常态就是这个长过程的一个阶段,这完全符合事物发展螺旋式上升的运动规律。既然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出现具有历史的必然性,就要求我们保持战略定力和历史耐心,因势而谋、因势而动、因势而进。既然新常态下一方面出现了一系列新变化,另一方面保持了基本面、基本特征、支撑基础和条件、前进态势没有变,就要求我们不断开拓创新,努力实现变中求新、新中求进、进中突破。正是从经济发展新常态这一重大判断出发,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这些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在实践中得到深入贯彻执行,取得了良好效果,开创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

二、 新的政策体系确定了经济工作的主线和主攻方向

经济要保持平稳健康发展,行之有效的经济政策体系不可或缺。顺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大逻辑,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科学分析、积极谋划,及时调整经济工作的理念、思路、着力点,形成了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的政策体系,在推动我国经济爬坡过坎、持续迈向中高端的过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新的政策体系,有力推动了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新动能快速成长。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各种问题中,结构性问题最突出,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的政策体系,正是把改善供给结构作为主攻方向,通过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由低水平供需平衡转向高水平供需平衡。以“三去一降一补”为重点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效地优化了我国经济结构:农业生产结构持续优化,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提高;工业发展技术含量不断提升,高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保持强劲发展势头;服务业主导特征更加明显,以“互联网+”为标志的新兴服务业呈爆发式增长。我们欣喜地看到,在新的政策框架下,我国经济发展新动能茁壮成长,科技创新能力大幅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崛起,新产业新产品快速成长,新业态新模式层出不穷……我国经济正朝着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在新的政策体系下得到深入实施。“一带一路”建设加速推进,国际国内互联互通呈现新格局,我国与沿线国家经贸合作不断深化。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在交通、生态环保、产业三个重点领域率先突破,轨道“一小时交通圈”初步成形,一批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示范项目已先行启动。长江经济带辐射带动作用增强,今年上半年长江经济带11省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全部高于或持平于全国平均水平。“四大板块”良性互动,东部地区转型发展走在前列,中西部地区后发优势继续发挥,东北地区经济有所好转。一批国家和区域中心城市快速发展,新的增长极、增长带和增长点正在逐步形成。

三、 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增强了经济发展的动力和活力

我国经济要持续健康发展,必须破除各种体制机制障碍。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经济体制改革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通过在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新突破,牵引和带动其他领域的改革,增强了我国经济发展的动力和活力。

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党的十八大以来,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发力。在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方面,有序实施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增强各种所有制经济活力;在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方面,推进商事制度改革、负面清单改革,完善市场化价格形成机制;在深化财政体制改革方面,着力推进营改增试点,进一步减轻企业税费负担;在健全城乡一体化体制机制方面,推进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改革,放活土地经营权;在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方面,放宽投资准入,加快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等等。通过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等要素的活力竞相迸发,各种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为经济发展增添了活力。

人民是改革和发展的主体。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经济发展的动力才能更充沛。我们党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中,始终牢牢把握改革的立场、方向和原则,始终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作为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五年来,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就业、教育、文化体育、社保、医疗、住房等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稳步提高,教育现代化取得重要进展,生态环境总体改善。经济体制改革使人民获得实实在在的利益,也充分调动了人民参与改革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

四、 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了思想方法

稳中求进是我们党在长期发展实践中形成的工作方法。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确立为治国理政的重要原则和做好经济工作的方法论。五年来,我们党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在稳定大局的前提下在关键领域有所进取,在把握好度的前提下奋发有为,充分彰显了党中央驾驭经济发展复杂局面的战略自信和战略定力。

“稳”的重点是稳住经济运行。针对经济发展新常态的新特征,我们不搞“大水漫灌”式的强刺激,而是创新宏观调控思路和方式,在区间调控的基础上加强定向调控、相机调控,着力提高各项政策的前瞻性、精准性和有效性,使经济始终在合理区间运行。与此同时,我们坚持问题导向、底线思维,防患于未然、防患于萌发之时。在制定政策时,充分估计最坏的可能性,统筹把握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更好发挥各方面政策的组合效应和协同作用,确保了社会大局、宏观环境、市场预期稳定,守住了金融风险、社会民生、生态环境等底线。“稳”字当头,确保了我国经济运行平稳,为谋求更高水平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进”的重点是调整经济结构和深化改革。我们在保持大局稳的前提下锐意进取,面对困难挑战不畏惧不回避,发扬钉钉子精神,努力提升经济发展的质量效益。一方面,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积极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另一方面,加快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着力构建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经济结构调整和深化改革上的积极进取,汇聚形成了以创新为主要特征的发展新动能,正在加速取代传统发展动力,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进”更好地巩固了“稳”的基础,使我国经济增长更加健康、更可持续。

以稳求进、以进促稳,实现“稳”和“进”的良性互动,正不断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向前发展。

五、 党的领导为经济行稳致远掌舵定向

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大的政治优势。能不能驾驭好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能不能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从根本上取决于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发挥得好不好。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牢牢把握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牢牢把握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深入分析和准确判断世情国情党情,提出一系列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担任组长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已召开了16次会议,研究确定了许多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的重要方针和政策,提出了许多处理重大财经问题、重大生产力布局、重大建设项目的原则和措施。同样由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担任组长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成立不到4年,已召开了38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一系列各领域重点改革文件。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高超的政治智慧和卓越的领导才能,为经济社会发展掌舵定向,确保了中国经济这艘大船始终沿着正确航向奋力前进。

党风正,则事业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担当精神,以自我革命的勇气,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通过全面从严治党,党中央权威得到强化、党的团结和集中统一领导得到增强,党的领导核心地位更加巩固。同时,党员干部队伍更加纯洁,想作为、敢作为、善作为的良好风尚逐步形成,极大增强了我们党的生命力和战斗力,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了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环境。

面对前所未有的复杂形势和艰巨繁重的任务,我们党不断提高领导经济工作的水平。五年来,党领导经济工作的制度化建设不断加强,法治化水平明显提高,专业化能力日益增强。各级领导干部更加重视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和方法论的学习运用,努力提高运用市场经济规律、自然规律、社会发展规律能力,提高科学决策、民主决策能力,增强全球思维、战略思维能力,正逐步成为经济社会管理的行家里手。党领导经济工作水平的提高,有力推动了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编辑:刘小源

关键词:经济 经济发展 发展 改革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