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协·协商>会议 会议

郑州市政协文史馆建成记:“这么近,那么远”

2017年10月12日 07:52 | 作者:张磊 靳燕 刘刚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这么近,那么远”
———郑州市政协文史馆建成记
人民政协报记者 张磊 靳燕 通讯员 刘刚

“春秋时期,郑国人常聚集在乡间的学校里,议论国政,因此就有人向郑国执政子产建议,是否毁了这些学校,以免生事。子产却不以为然,并把乡校作为获取群众议论政事的反馈信息的场所,注意根据公众的意见,调整自己的政策和行为。”

2037979

这就是著名的“子产不毁乡校”的故事,也是关于“中和”“民主”“协商”的历史佐证。

聆听着子产的故事,感悟着协商的基因,9月21日,郑州市政协文史馆正式建成开馆。在这里,“何为政协”“政协为何”,已然真真切切地呈现在众人面前。

发轫于郑州地区的“中和”思想蕴含了协商的基因,中和文化从一定意义上讲就是协商民主的思想源泉。为此,文史馆精选郑州地区有关“协商民主”的大量史料陈展布局,展现郑州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协商文化:5000多年前的彩陶双连壶体现了团结中和的理念,3500年前的杜岭方鼎预示了稳固强盛、鼎立九州的未来,2600年前的莲鹤方壶象征着向往民主自由的曙光……

文史馆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民政协植根于中国历史文化,产生于近代以后中国人民革命的伟大斗争,发展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光辉实践”的重要论断为主题主线,通过大量历史照片和实物,采用雕塑绘画、互动体验、沙盘模型、场景再现、多媒体和实物展示等形式,运用声光电等现代科技手段,宣传展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及其实践成果,生动再现郑州政协走过的68年光辉历程。

——郑州市的市树法桐——悬铃木,为建国初期郑州市政协一至四届政协委员、第五届政协常委史隆甫提议并大力推动广植,从而使昔日的“风沙城”变为了今天的“绿城”;

——六届政协期间,委员提出利用中原油气田天然气供郑州市民使用的提案,得到中央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支持,市政府在“七五计划”中具体安排,从此郑州用上了管道天然气——比北京早了七年,比上海早了17年;

———九届政协为了保护郑州历史文化名城风貌,通过提案、专题调研、视察等形式助力郑州商代遗址保护,向郑州市政府力谏诤言,使昔日的垃圾场和荒草坡成为全国闻名的大遗址保护典范;

———十二届政协深入开展“创建委员之家,树立委员形象”活动,共建成155个各具特色的委员之家,通过委员之家组织各类活动5900次,向各级党委、政府提交提案近6000件,捐款捐物近2亿元;

———十三届政协建立专委会与界别“五联手”工作机制,通过组织机构联手、开展工作联手、服务管理联手、绩效考评联手、成果运用联手,形成专委会与界别良性互动……

文以载道,史以鉴今。一路走来,政协履职的点点滴滴,更是印证着郑州的历史变迁与城市发展。

文史馆内,别具一格的提案墙引人注目,展出的是从郑州市政协不同历史时期的近2万件提案中选出的68件精品提案,集中反映人民政协围绕党政中心工作和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履职建言的成果,如商城遗址1号提案、建设公交都市、列子文化园建设等。

据了解,文史馆总建筑面积2515平方米,展出面积1905平方米,展线长580米,展出照片1450多张,陈列展品近400件,制作场景8处,分为“协商文化、源远流长”“协商民主、凝聚力量”“风雨同舟、和衷共济”“凝心聚力、共谋发展”四个展区,其展出面积和展品数量已经跨入全国政协文史馆系列的“第一方阵”。

“存史、资政、团结、育人”,政协文史馆已成为郑州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此,郑州多了一个继承革命优良传统、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教育基地,市民群众也多了一个了解郑州历史、感受城市变迁、体悟协商民主的文化场所。

“让群众感觉政协离自己很近”,郑州市政协文史馆做到了。

编辑:刘小源

关键词:郑州市 文史馆 市政协 郑州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