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要闻 要闻

做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这篇文章 ——十九大“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集体采访小记

2017年10月21日 11:06 | 作者:司晋丽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做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这篇文章

——十九大“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集体采访小记

本报记者 司晋丽

2017-10-21期02版

10月20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新闻中心举行主题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集体采访活动。这是在集体采访活动后,王志刚回答记者提问。  新华社记者李鑫摄1

10月20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新闻中心举行主题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集体采访活动。这是在集体采访活动后,王志刚回答记者提问。  新华社记者李鑫摄

10月20日晚,十九大新闻发布厅内灯火通明。19时,来自科技领域的五位杰出党代表准时登台,接受关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集体采访。他们是科技部党组书记、副部长王志刚,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分子系统生物学研究中心主任王秀杰,浪潮集团首席科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恩东,陕西省委科技工委书记、省科技厅厅长卢建军,南昌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江风益。

我国信息技术位居全球前列,中国服务器在全球的竞争力究竟如何?面对记者的提问,王恩东代表用事实举例:5年前,中国在手机、互联网应用方面籍籍无名;现在,这些产品世界排名前三、前五名中都有中国企业。他说,中国的“新四大发明”高铁、移动支付、网购和共享单车获得世界认可,而这些核心业务都运行在服务器上。5年前,全球前五的服务器企业中没有中国企业,今天全球前五的服务器企业有一半以上是中国企业。在今年1-9月份发布的服务器专利中,中国企业远远领先于全球。在关键服务器应用方面,以浪潮、华为为代表的企业也实现了零的突破。正是依靠创新能力,中国服务器在欧洲、美国打开了市场。“所以说,我们的技术创新突破是产品竞争力提升的根本所在,我想在未来应该也要坚持这样的创新驱动。”

当下,创新不是科学家自己待在“象牙塔”里就行,而是要和经济、社会、民生和国家安全紧密结合的。对这个话题,王志刚代表有深层次的看法。“要做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这篇文章,首先要有一个顶层设计。科技创新要和国家发展战略结合。因此,要搞一个创新驱动发展的顶层设计,体现系统性和有机性,以及对社会经济发展、中国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重大支撑和引领。至于谁来驱动创新?王志刚的答案是:改革。“整个科技工作是围绕着科技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两个方面来展开的。邓小平同志强调,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习近平同志强调,创新是第一动力。科技创新对着生产力,改革对着生产关系。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而生产关系要适应和能动于生产力。”2016年,党中央、国务院召开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习近平同志发出加快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号召。王志刚认为,科技发展要坚持三个面向:一是面向世界科技前沿;二是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三是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

一个良好的、适合科技创新的环境正在形成。卢建军代表是陕西省27.6万科技人员中的一员。他说,科技创新和政策、制度创新一定是双轮驱动,才能真正推动科技工作者创新的原动力,才能真正加快技术转移和科技成果的转化。他介绍了陕西的经验:最大限度地激励科技人员创新,更加充分地尊重科技人员创新,以更加包容的胸怀宽容科研失败。

“到2020年我们进入创新型国家,时间很紧。作为科技管理部门,我们也感到时间紧迫、压力很大,然而工作的动力也在‘茁壮生长’。”王志刚欣喜地介绍了我国在世界科技前沿和重大工程方面取得瞩目成就:世界最先进的FAST500米射电望远镜是唯一一颗在天上实验量子通信的墨子号科学卫星,目前已经成为网络,主要在量子密钥方面进行科学实验;我国科学家发现了新的中微子震荡形式,2016年获得了全球最高的基础物理学突破奖;“悟空”暗物质探测科学实验卫星、二氧化碳监测科学实验卫星也纷纷上天。十八大以来,载人航天、探月、大飞机、蛟龙、超算等重大科技成果相继问世。他说,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调科技创新是提高综合国力和社会生产力的战略支撑,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然而,这个自主创新并不是封闭的,而是要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

编辑:曾珂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