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党派·声音>参政议政 参政议政

农工党徐州市委会建言“全域旅游+精准扶贫”

2017年10月24日 10:46 | 作者:李成成 | 来源:团结报
分享到: 

从“一城煤灰半城土”到“一城青山半城湖” 

——农工党徐州市委会建言“全域旅游+精准扶贫”


1

农工党徐州市委会前往贾汪调研


在短短的几年里,从一个煤炭资源枯竭的小城,蜕变成远近闻名的旅游样板地区,江苏徐州小城贾汪的“华丽”变身,让人们看到了转型发展的希望。

在近些年的发展中,贾汪始终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两山理论,依托区域内优良旅游资源,深耕绿色优势,大力发展全域旅游,旅游业发展渐入佳境。在依托自身优势,因地制宜发展的同时,贾汪的转型也离不开农工党徐州市委会多年的深耕细作,精准调研建言。时值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关键时期,该地区全域旅游发展与精准扶贫攻坚不期而遇,产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形成了“1+1>2”的倍增效益。

聚焦生态,助力转型发展

在徐州市东北38公里、苏鲁两省交界处,有一座远近闻名的“小城”贾汪,是江苏省的北大门。之所以有名,过去是因为贫穷、落后,以挖煤著称。“路上黑乎乎,到处脏兮兮,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曾是这座百年煤城的真实写照;如今则是因为实现了从“一城煤灰半城土”到“一城青山半城湖”的精彩嬗变,因山清水秀、游客众多闻名,被媒体称为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发展的“江苏样板”。“挖煤贾汪,旅游真旺”,在5月10日召开的苏北发展大会上,中共江苏省委书记李强对贾汪区这座资源枯竭型城市成功转型、全域旅游工作蓬勃发展给予充分肯定。

贾汪因煤而立,自1882年建矿采煤至今已有130多年之久,环境污染严重、落后产能集中等问题逐渐凸显,当地人戏言“麻雀从贾汪飞过都能变成乌鸦”。

煤炭经济衰落,矿井一一关闭。一位农工党党员说起第一次见到马庄村村民王秀英的情形,依旧十分感慨,王秀英所在的马庄村原来就有小煤窑,家中两代人先后在煤矿打工。“现在矿井都关了,地也陷了,山也秃了,人也闲了。”随之一声叹息,尽管有缝制香包的绝活,但她无法靠此谋生。

环境污染怎么修复?用什么经济活力让贾汪重新焕发生机?百姓生活水平怎么提高?一座因煤而兴的小城,在关闭全部矿井之后,能换一种什么活法?农工党徐州市委会聚焦贾汪转型发展之路,开展深入调研,积极建言献策,《开发绿化大洞山》《煤矿塌陷地综合利用》《煤矿转型向地面发展》《关于加强森林资源保护 推进生态乐业的建议》《关于推进贾汪生态修复 建设美丽乡村的建议》等建议频频发力,精准“把脉”贾汪转型之路。地陷了,修复生态变身湿地公园;山秃了,锲而不舍植树造林;人闲了,投工投劳开发乡村旅游,蓝图变为现实,贾汪“门对青山龙潭水,户临绿水凤凰池”佳景再现。

2011年贾汪区获批全省唯一一家国家资源枯竭城市,农工党徐州市委会持续聚焦生态旅游,推动贾汪把生态旅游作为头号工程走一条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发展的新路子。

谋定而动,开展实地调研

2016年2月,贾汪区被批准为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2017年是国家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区验收之年。

为全面落实中共中央关于支持各民主党派开展脱贫攻坚民主监督工作的总体部署和农工党中央关于参与精准脱贫精准扶贫工作的相关要求,农工党徐州市委会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再出发,致力于在全域旅游领域找到精准扶贫的发力点和突破口,聚焦“绿水青山”,组织党员赴贾汪区开展“全域旅游+精准扶贫”专项调研。

调研组一行首先来到美丽的湿地公园潘安湖,目之所及碧水如玉,飞鸟翔集,一派水乡田园的韵味,这个占地1万多亩的湿地,几年前还是徐州面积最大、沉降最严重的采煤塌陷地,经过治理现已被冠以国家级湿地公园、4A级景区等称号。

“马庄‘七里香’,个个响当当。”紧临国家湿地公园潘安湖景区,有一座绿树成荫,环湖相畔的村庄——马庄村。进入村庄,一个个鲜艳的中国红香包挂在路两旁,琳琅满目,清香扑鼻。十几个村民围坐在王秀英身边,一团七彩棉线、一把剪刀、一包配制好的中草药,再加上一双巧手,几分钟时间,一个精致的中药香包便缝制而成,博得游客阵阵赞叹。王秀英依托景区开起门面招收学徒,又在民俗博物馆里举办展览,香包手艺发展成了“布艺合作社”,王秀英的生活得到改善的同时,还带动了乡亲们致富。

“您这一个香包能赚多少钱?一天能做多少个?”调研组成员拿起面前的香包询问正在忙碌的村民,“以前闲在家里跟儿女要钱花,如今每天能缝10多个香包,赚的钱不仅够日常开销,还能存一点儿,这多亏环境变美了给咱寻了条新出路!”一位村民乐呵呵答道。调研组随后来到墨上集,顾名思义,这是一座建在煤矿上的集市,走在古色古香的街巷,从盈盈的笑脸和欢快的吆喝声中,调研组看见利用全域旅游让百姓的“钱袋子”鼓起来的广阔前景。

精准建言,瞄准富民坐标

如何以全域旅游带动百姓脱贫致富?农工党徐州市委会瞄准富民坐标,精准建言。调研过程中,贾汪区政府办、旅游局相关负责同志介绍了贾汪区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情况及富民成效,调研组就“旅游+扶贫”产业效益积极讨论。

研组负责人、市委会秘书长马芳认为,贾汪通过一场生态保护战,擦亮了全域旅游品牌,把生态包袱变成资源,应聚焦旅游富民,不断探索旅游扶贫新模式,提高低收入群体的收入,增强居民获得感和幸福感。

有成员认为精准扶贫,要从供给侧发力,以生态优势辐射出精准扶贫带,以旅游服务培训学校、旅游专业合作社、生态休闲观光业、农家乐等项目带动贫困户就业,让农民变老板、田园变游园、农房变客房、农产品变旅游商品,让富民搭上旅游快车。

有成员建议都搞农家乐,容易“千村一面”一哄而上、一哄而散。所以,要立足当地特色因地施策,项目的选择有统筹规划,政府可以利用“大数据”把脉未来、因势利导、科学规划,使项目既规避风险,又能各具特色,实现“千村千面”。有成员建议应着力打造旅游文化品牌,推出文化体验游、乡村民俗特色游等精品线路,切实提升景区特色文化内涵,实现物质、精神“双扶贫”。

调研组表示,针对调研中遇到的问题,将认真梳理,围绕“美丽中国”建设主线,立足精准扶贫的使命担当,密切关注贾汪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动态,积极向政府有关部门建言,用生态之美留住更多游客,将精准扶贫走出一条新路子,让旅游扶贫带活一片贫困村、脱贫一批贫困户,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编辑:李晨阳

关键词:旅游 农工党 精准扶贫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