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 要闻

未来科学大奖颁奖典礼在京举行

施一公 潘建伟 许晨阳获得未来科学大奖

2017年10月30日 18:41 | 作者:王菡娟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人民政协网北京10月30日电(记者 王菡娟 10月29日,未来科技大奖颁奖典礼在京举行。清华大学副校长、中科院院士施一公教授因其在解析真核信使RNA剪接体这一关键复合物的结构,揭示活性部位及分子层面机理的重大贡献摘得“生命科学奖”;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潘建伟教授凭借其在量子光学技术方面的创造性贡献,使基于量子密钥分发的安全通信成为现实可能获得“物质科学奖”, 今年首度颁发的“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则授予在双有理代数几何学上作出的极其深刻贡献的北京大学许晨阳教授。

1

颁奖典礼现场

2

生命科学奖获得者——施一公

3

物质科学奖获得者——潘建伟

4

数学与计算机奖获得者——许晨阳

施一公在未来论坛上表示,“近几十年间,约有五百万人海外留学,其中三百多万人回国效力,没有这个大时代做背景,就不会有现在的未来科学大奖。”

同时,他也认为大奖带来的效应远不止于大奖本身,“我们这一代人,小时候听的故事、看的书多数都跟科学有关,崇拜的是陈景润,杨乐、张广厚等科学家,梦想的都是做科学家工程师。科学大奖的目的是推动科学发展,尤其是推动年轻一代重新崇尚科学精神。

潘建伟则对未来科学大奖的公信力表示了高度的肯定,认为未来科学大奖科学委员会是真正能够洞察世界科学前沿的学术群体,去年和今年的获奖成果的研究领域都在随后的诺贝尔奖的颁布中得到了呼应。对于本次获奖,潘建伟有着自己的理解:“新时代得益于改革开放的发展,没有国家综合国力的强盛做支撑,中国的科研水平也不会有这样程度的进展,科技和经济的结合,将会促成更多的人去关注科学或者从事科学的研究,这是未来科学大奖的最重要的意义。”

36岁的许晨阳是本次最年轻的获奖者,他认为现在是中国从变富到变强的时代,未来科学大奖重奖基础科学,就是这个时代的标志性的事件,“作为年轻的获奖者,希望有更多的年轻人来从事科学研究,在科学中实现自我价值应该成为当今更多年轻人的选择。”

三位科学家一致认为获得未来大奖既是动力更有压力,唯有砥砺向前,方能不辜负各方期待,“我认为在科学上还可以有更大的贡献,但也时刻感觉到国际科学界同行的压力。此时,获得未来科学大奖对我来说是重要的激励。”施一公表示。

未来科学大奖是2016年由我国科学家、企业家群体共同发起的民间科学奖项。大奖旨在奖励在大中华区取得杰出科技成果的科学家,让科学家成为偶像,成为我们和下一代的榜样。 2016年,首届未来科学大奖的“生命科学奖”和“物质科学奖”得主分别为香港中文大学教授卢煜明和清华大学教授薛其坤。

编辑:秦云

关键词:施一公 潘建伟 许晨阳 未来科学大奖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