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 要闻

源头“拔穷根” “造血”助脱贫——江西就业扶贫新故事

2017年11月15日 15:51 | 作者:邬慧颖 | 来源:新华社
分享到: 

新华社南昌11月15日电题:源头“拔穷根”“造血”助脱贫——江西就业扶贫新故事

新华社记者邬慧颖

在江西省上犹县灯饰产业高新科技园的一个扶贫车间内,村民汤壬秀和丈夫在一起工作。

无资金、无技术、无门路,这是许多贫困劳动力难以摘去“贫困帽”的重要原因。江西近年来通过打造就业扶贫园区、龙头企业扶贫基地、乡村就业扶贫车间、新型农村合作社、非正规就业组织、就业扶贫专岗托底平台等六大类平台,争取让贫困群众“一人就业,全家脱贫”。在江西,像汤壬秀一样到就业扶贫车间工作的贫困劳动力目前有19633人。

在赣州市赣县区大田乡夏湖村,浓密的茶花掩映处,就是村民韩方德的蜜蜂养殖基地。正值收集花蜜的关键期,年近五旬的韩方德和合作社成员一大早就在基地上忙开了。

夏湖村群山环绕、生态优美,家家户户都有养蜜蜂的传统。但一直从事蜜蜂养殖的韩方德因为缺技术和资金没赚到钱,父母身体不好开销大,入不敷出的韩方德2014年成了村里的贫困户。

“缺技术,政府帮我找来了蜜蜂养殖专家;缺资金,帮扶干部又帮着申请了8万元的扶贫创业贴息贷款。”韩方德说,随着产品品质的提升,2015年7月,不到一个礼拜的时间,1100斤蜂蜜全部售出。

脱贫一个,带动一群。如今,韩方德组建起了蜜蜂养殖合作社,聘请5名贫困劳动力到基地务工,并时常上门为养蜜蜂的贫困户送去技术和销售信息。

江西省就业局局长谢小贵告诉记者,为做到精准扶贫,江西目前已建立涵盖政策扶持、资金奖补、就业服务、金融支持、督促考核等一整套工作机制。今年以来,通过创业担保贷款直接扶持贫困县个人创业1.9万人次,带动就业8.6万人次。

除了资金瓶颈、缺乏技术能力,部分贫困劳动力还存在年龄偏大、文化程度不高等问题,“对于这些贫困劳动力,江西多地也有一系列公益性岗位,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谢小贵说。

江西省樟树市洲上乡滩下村村民杨金龙今年46岁,父母患病常年卧床,妻子也患有重病,家庭收入就指望着家里的4亩多水田。

近年来,樟树市开发出保洁员、农家书屋管理员等20多种公益性岗位。去年5月,杨金龙被聘为村里的保洁员,每月有400多元工资。“每天上午和下午各清扫一次,既能照顾家里的病人,又有一些收入,挺适合我的。”杨金龙说。

江西省就业局党委书记陶正元认为,就业扶贫属于典型的“造血”扶贫模式,围绕贫困户缺技术、少资金、没销路这些通病来对症下药,就业扶贫效果将更稳定、更扎实。(完)

编辑:秦云

关键词:江西 就业扶贫 脱贫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