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物·生活>聚·焦点聚·焦点

廖安安:优秀传统文化的产业化发展

2017年11月20日 14:50 | 作者:廖安安 | 来源:中国文化报
分享到: 

作者:廖安安

古荆楚文化、三国文化、道教文化、近现代革命文化、土家族少数民族文化以及杂技、茶艺等民俗文化……悠久的历史赋予了湖北省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如何有效打通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的通道,一直是湖北省文化厅努力探索的方向。

产业思维

为传统文化传承注入时代活力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这意味着文化产业也要深入挖掘传统文化资源,从而让传统文化“活”起来。

去年7月,“湖北非遗传承,用指尖记录悠远岁月”网络直播活动在斗鱼直播平台上线,网络主播以原生态的镜头语言带领观众走进家住武汉市的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刘泥巴”——刘国瑞老人的日常工作和生活,将“刘泥巴”的剪、烧、刻、雕的剪纸绝活一一呈现在大众面前。据统计,5个小时的直播共吸引了近万名网友在线观看。可以说,“互联网+”让传统文化的传播效应实现了指数倍增长,也迅速打开了以年轻人为主的受众市场。

今年8月,随着咸丰县唐崖土司城址旅游发展有限公司、荆州市楚风神韵文化创意研究院有限公司等又一批文化企业入选湖北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湖北省已有48家企业把开发或运营地域特色文化资源项目作为企业主营业务,占湖北全省29家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178家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总数的近1/4。这些企业或以文化旅游为载体(如襄阳隆中文化园、恩施女儿城等),或以非遗传承为形式(如武汉高龙城、湖北省赵李桥茶厂等),通过优质化、产业集群化的发展路径,借助现代产业生态的力量,让博物馆里的文物、大山中的遗产、古籍里的文字“活”了起来。

这其中,文创产品开发成为湖北省发展特色传统文化产业的重要亮点。目前,湖北省已有湖北省博物馆、湖北省图书馆等一批文博单位成为文化部文化创意产品开发试点单位。湖北省博物馆基于馆藏文物开发的楚式漆器、青铜器、古琴等文创产品就数次参加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得到了专业和社会观众的一致好评。此外,该馆还通过与武汉大学国家文化创新研究中心以及多家媒体单位共同举办湖北省博物馆文化产品创意设计大赛的方式,搭建文创产品开发平台。

优秀传统文化

为产业发展引入活水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加快构建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体制机制。湖北省近年来文化产业发展的事实证明,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正是文化企业把握“双效统一”这根产业发展准绳的源头活水。

湖北省动漫产业的发展便是最突出的例子。近年来,一批具有荆楚大地历史文化特色的原创动漫产品陆续推向市场,取得了一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特色文化资源已逐渐成为湖北动漫产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如江通动画依托武昌首义文化、红色革命文化创作出品的动画电影《民的1911》《中国共产党的故事》,其中《民的1911》更是一举获得了第十五届中国电影华表奖优秀动画片提名。由湖北日报传媒集团旗下楚天尚漫公司根据入选湖北省非遗名录的非遗传承人徐苟三创作的“智慧少年徐苟三”系列漫画丛书及衍生产品,在第十二届中国(杭州)国际动漫节上广受好评;位于仙桃沔街的非遗主题动漫体验馆——智慧少年徐苟三动漫体验馆也于去年4月与广大游客见面,开创了本地文化原创IP战略合作的先河。此外,包括《襄阳萌物语》《三国神童之少年诸葛》《Q版三国》《招财童子》《福星八戒》等在内的一批原创传统文化动漫作品,无论是在业界专业评选还是创造市场效益方面,均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同时,在文化旅游演艺方面,湖北省近年来也取得了不错的成果。相关文化企业通过充分挖掘地域文化资源的内在价值,展示地域文化和民俗风情魅力,丰富和改变了传统旅游产品和传统文化产品的内涵,有效提升了文化旅游的质量。以新近打造的《龙船调》和《草庐·诸葛亮》两处实景剧为例。《龙船调》原是湖北恩施民歌,上世纪80年代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选为世界25首优秀民歌之一。实景剧《龙船调》自同名民歌改编而来,全剧不仅汲取了极具恩施地方特色的土家族民族音乐元素,同时结合恩施大峡谷的景点特色,借助现代高科技舞台特效技术,营造出一场奇幻绚丽、生动感人、美轮美奂的艺术盛宴。而《草庐·诸葛亮》,则通过采用现代多媒体影像技术和先锋话剧交叉融合的展现形式,重现了刘备“三顾茅庐”踏雪寻才、黄月英入嫁、赤壁火烧连营等多段三国历史,再现了诸葛亮传奇的一生。

非遗资源产业开发初见端倪

作为一个非遗大省,湖北省在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同时,着力开发非遗资源的产业价值。近年来,湖北省各地积极引进社会资本,根据市场需求对非遗的文化形式、文化内容和传播渠道进行改良和创新,非遗产品开发力度不断加大,产业规模不断增长,市场前景逐年看好。黄梅县一个小小的黄梅挑花工艺有限公司,企业年产值达5000万元,出口额近千万元,入选国家重点出口文化项目。孝感市的天仙雕花剪纸公司,目前也聚合了剪纸艺人800余人,产生出颇为明显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不仅如此,云梦的皮影、阳新的布贴、荆州漆器等众多特色文化产品开发,都已经成为当地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内容,甚至部分产品还形成了具有一定影响力的非遗品牌。

此外,由武汉旅游发展投资集团和武汉黄陂区政府共同打造的“长江非遗小镇”也值得一提。据了解,该项目规划占地8100余亩,总建筑面积逾470万平方米,总投资逾350亿元,集“非遗旅游度假”“非遗文化博览”“非遗文创产业”“文旅生活居住”四大功能为一体,依托当地滨河生态景观带的自然资源,着力打造一个包括“非遗水街”“非遗文创区”“非遗乐园区”“非遗康养区”等在内的文旅生活区。据了解,该项目预计8年全部建成,届时将为当地新增就业岗位5万个以上,并通过“带徒传艺”、举办非遗培训班等方式,推动湖北省非遗文创精准扶贫。有关专家表示,这种“三产带一产、多产联动化”模式将极大促进区域产业升级,“长江非遗小镇”建成后,预计将年创造税收逾5亿元,成为集“非遗产业化、非遗科技化、非遗文旅化”于一体的国家级特色小镇与世界非遗文化旅游胜地。

编辑:位林惠

关键词:传统文化 产业 创新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