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锐评 锐评

高校官网“主动泄密”关键在违规成本欠缺

2017年11月21日 15:24 | 作者:余明辉 | 来源:南方网
分享到: 

用来奖励特别优秀学生的国家奖学金,在江苏、广西、陕西一些高校进行名单公示时出现了隐私信息泄露现象。记者注意到,河海大学、广西民族大学、西安音乐学院等高校近几年在进行国家奖学金候选人或获得者名单公示时,均披露了学生完整的公民身份证号码。其中,河海大学曾对2013年度国家奖学金获奖学生初审名单以及2014、2015年度本科生国家奖学金候选人名单进行公示时,在公布了学生的姓名、院系、专业、学号、性别、民族、入学年月之外,还公布了学生完整的公民身份证号码。(澎湃新闻11月19日)

毫无疑问,这是另一种高校版的官网“主动泄密”。就在几天前,媒体报道了一些地方政府网站等进行政务信息公开时存在官网“主动泄密”现象,迅速引发舆论的高度关注和挞伐,不少地方政府迅速采取行动予以了纠正。按说与此存在着同样形式和危害的高校官网“主动泄密”,相关高校在这样的舆论之下应该思物及物,引起足够的重视,及时改正自身错误才对。但就媒体报道来看,相关高校并没有因这样的舆情而重视,深刻自省和改进错误,不免令人遗憾。

亟待追问的是,相关高校为什么敢于官网“主动泄密”?而且在其他行业类似问题被曝光引发巨大舆情之后,仍反应痴呆不及时有效纠正自身错误呢?笔者以为,这其中的原因固然是众多的,比如高校信息公开制度规定不明细乃至缺失等,但关键的无非有两条,一是一些高校的学生等信息保密意识差;二是“主动泄密”的成本普遍太低,乃至缺失,没有起到足够的警示作用。

先说保密意识差。时下是高度发达的网络信息社会,公民因个人信息遭遇泄露发生重大事件的比比皆是,轻则经济受损、名誉被破坏等,重的因此付出生命代价。比如因个人信息泄露而殒命的山东准大学生徐玉玉。也正因为此,不管是社会,还是有关司法部门等,都对网络公民个人信息保密有了很好认识和足够戒心。包括高校等在内的有关方面,保护公民信息轻易不被泄露,是一个很重要重大的社会共识。

但遗憾的是,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一些高校在进行相关信息公开时,不能够按照国家网络信息安全的规定和精神,建立学生信息公开审核机制等,往轻了说是一些高校法制意识不强或欠缺,遵规守矩还做的不到位;往重了说,这就是典型的不能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基础上的高校官僚主义作祟,从而对学生缺乏必要尊重和个人信息保密意识差、作为不够,乃至缺失的一个很好侧面表现。根本上,这则在于违规泄露公民信息的成本太小。

道理很简单,如果高校官网一旦出现“主动泄密”事件,相关高校要为此付出巨大成本,比如要给与学生巨额补偿,一票否决不能再年度评先评优、相关科研项目给予,乃至校主要领导要为此经常站被告席、被点名批评等,即便相关高校信息公开办法不明晰乃至缺失,高校也会根据《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等法律规定,做好学生信息保护工作,也就不会还有不重视学生信息保护、不按规则行事、审核机制缺失的问题,相信这样的高校版官网“主动泄密”现象也就不会出现,起码不会像现在这样频繁和随意。

因此,要想遏止高校官网“主动泄密”公民信息,就要多发共同努力,对症下药,在提升高校泄密的成本上下功夫。比如一方面,这需要学生提升个人信息保护意识,对高校官网“主动泄密”进行必要的追究,要求泄密者赔礼道歉、赔偿损失;另一方面,教育主管部门等要建立高校官网“主动泄密”的追责惩戒和预防机制,让“主动泄密”高校付出强烈有“痛”感的巨大代价,从而不敢也不能泄密;第三,出台和细化高校信息公开制度,去除高校官网“主动泄密”的自由和模糊条件与空间。

编辑:李敏杰

关键词:高校 主动泄密 信息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