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争鸣 争鸣

以更开放的心态创新传统文化

2017年11月22日 15:11 | 作者:刘国强 | 来源:广州日报
分享到: 

据新华社报道,最近在上海举行的国际艺术节上,越来越多的文化“国货”换上了“新包装”,传统文化如京剧、武术等被注入时尚元素,体现出一种“混搭”风格,收到了不错的传播效果。这说明,如果我们以开放的心态来看待传统文化艺术,就能更好地拓宽其创新空间,使其在新时代显示出新的生命力。

timg (1)

其实,关于传统文化在当代的表现形式和传播方式的创新,一直是一个让人纠结的问题。一方面,文化“国货”来源于历史,有其产生的特定语境意义,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识与一种对历史的客观化机制相联系,这使被符号化的文化具有相对固定的能指形式,它不但关系到一个文化群体的身份认同和情感联系,同时也反映出一种审美意识。这种审美意识是关于“正宗”“纯粹”“地道”的文化形式的想象,它拒绝和排斥对符号化的文化形式的改造。而另一方面,文化又根植于现实生活,它无时无刻不因时代的变化、异质文化的交流和碰撞而发生改变,文化传承的另一层意思就是传统的流变和重新发明。当代传统文化的复兴,主要体现为以传统的文化形式唤起民族的历史想象和集体意识,其符号形式和实际含义都已经不是历史原貌。

所以,文化“国货”的新包装其实是有风险的。它总是伴随着点赞和批评两个方面。高校情侣在游乐园穿粽子服拍毕业照,某时装品牌让孔子、老子穿上了西装都被一些人批评为亵渎了传统文化。但是,虽然游乐园的粽子服粗糙了点,但现代的精致龙舟也并不是古代的龙舟,搞搞新意思又何妨呢?

事实上,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具有极大的异质性,传统文化要更好地融入现代生活,必须能够适应现代的改造,这是文化传承和创新的要义所在。总体上说,现代文化是大众化的快餐文化,具有很强的商业化和娱乐化特性,由人们的生活方式所决定,从传播效果方面考虑,我们应该在传统和现代的嫁接上更有创造力才行。

同时,在这个全球化时代,现代文化的多样性也越发突出。要使中国文化走出去,也需要通过改造使其适应不同文化。这些文化挪用和多样性会使原有的文化形式和意义都发生变化,对此我们需要以开放的心态来接受,甚至要以跨文化交流的策略,主动进行文化创新。比如迪士尼改造的“花木兰”,已不是我们印象中替父从军的女英雄,国宝熊猫也能被塑造为武侠形象,这是西方商业化的电影业对中国文化符号的再造,它们照样赢得了大众的喜爱。

当然,文化传承总是在继承和创新的张力中适应不同人群和审美趣味的需要。人们希望在对更“正宗”的文化形式的审美想象中触摸更“真实”的历史,这原也无可厚非。但传统并非过去的历史,而只是我们站在当下对过去的解读。所以,我们还是要以更开放的心态,来使我们的文化“国货”不断创新,不可泥古而不化。

编辑:李敏杰

关键词:文化 传统文化 创新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