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国企·民企>锐·评论锐·评论

供给体系创新 新消费时代来临

2017年11月23日 10:09 | 作者:于颖 | 来源:中国证券报
分享到: 

2012-2018年,我国制造业逐渐由2.0升级到3.0。这一转型升级历程的肇始是2012年PMI成品库存达到最高点、非周期性行业民企开始变革,期间经历各个行业转型升级、出清重组、走出数据低谷,每个行业大约经历2-4年的变革时间。经过供给侧改革的大力推动,2017-2018年国有体制占比高的行业进行技术改造、出清重组、产业集中度提高,从而完成整个制造业的模式升级、结构优化。制造业转型升级对消费和投资格局都产生了联动影响。

u=2399493812,2768670207&fm=27&gp=0

数据显示,高技术行业、消费相关行业过去较迅猛的扩张一直持续积累,创新消费产品、创新业态不断发展。就业数据显示了明显的产业迁移,收入结构正在改变,新的消费人群正在形成。目前数据似乎正走在新消费奇点前的时刻。

新消费时代来临

之所以将2018年以后称为“新消费时代”,一方面是因为制造业转型升级已有阶段性成果;另一方面,消费领域面临新的供给和新的需求,将发生与传统消费不同的结构、速度、规模。相关数据也表明,2017年消费相关行业逐渐接近变化的临界点,有望在2018年-2019年形成爆发式增长,从而引领中国经济进入新消费时代。未来,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被不断满足,消费质量提高、结构改善、规模扩张、占比增加,进而带动经济稳健发展、波动减弱。总之,未来几年我国消费将出现稳健快速增长特征,支撑GDP增速走过关键节点,帮助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形成现代化经济体系。

新消费时代是我国社会和经济主要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首先,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解决的核心路径,就是未来消费增长速度及质量的提升,进入新消费时代。

其次,供给侧理念和体系的深化将完善消费供给,创造新的需求,实现消费升级。十九大提出的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的几项重要举措,都涉及供给侧的改革创新,将不断改善我国消费结构和质量。优先发展教育、提高就业质量和人民收入水平、加强社会保障、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等,从民生的角度对传统消费结构提出了新的方向,社会经济中也切实产生了新的发展迹象。技术进步提升供给端的质量,也进而会拉动消费规模,促进消费升级。

第三,时代文化决定了消费的新特征。文化,无论如何是历史最终的决定力量。经济、社会、文化,是历史依次的传动轮,好比生物链中,最上端波动最缓又最坚决,动力轮的最远端最软又最坚韧。近年来,随着科技进步,个性化时代已经开启。这种文化特征对消费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多元化、个性化的消费选择,配合技术进步不断形成新供给,将形成新的消费特征和格局。

新消费时代的新特征

首先,收入结构改变引致需求端质量改善,形成我国消费体系的新力量,在总体消费规模和层次上形成突变。改变财富分配机制才可以改变目前收入结构,数量巨大的中低收入人群同时跨过温饱线后的消费升级,体现我国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将形成消费爆发奇点。

过去30年改革开放使中国进入快速发展轨道,人均收入不断提高,但整个社会的收入结构呈现“金字塔型”,基尼系数偏高,提升全社会尤其是中低人群的幸福生活水平势在必行。

从数学角度分析,在平均收入水平不变、中低收入人群收入水平增速快于收入处于顶层的人群的情况下,由于金字塔底部的人群量庞大,其对消费的边际贡献是成倍增长的。一方面收入总规模成倍增长。在奇点时刻,原来处于底层的人群,其收入增加到1万元以上跨入中等阶层,这个人数增长不会只增长一倍到2%,而是可能增长5倍变成5%。另一方面,温饱民生将转向幸福民生,消费升级会呈爆发状态,消费总规模成倍增长。中高端消费品的需求在收入只增长一倍的情况下是成倍增长的,收入提升的中低人群对消费品服务产品的需求从基本需求跨越至品质需求、个性需求,而大基数效应也会引致爆发式增长而不是平稳增长。同时,低端消费品的需求迅速削减,由于价格的差异,总规模仍然是爆发式增长。

从数据看,过去六年,消费领域的扩张一直高于周期品制造业,规模和质量升级都已经具有良好基础。消费制造业PMI长期趋势好于其他大类制造业、非制造业长期高于制造业PMI,最终消费支出在GDP中的占比不断增加。去年以来周期制造业的回暖对居民收入增长的影响,在今明两年数据中会有体现。

其次,技术创新、模式创新、区域创新等,形成新消费的供给端,是供给体系的新发展。新体验、新创意、个性化产品、新型消费品的供给,都是消费爆发奇点的充分条件。

从数据看,我国居民消费从物质需求逐渐上升到文化、教育、娱乐等精神需求,层次、质量都不断提高。消费制造业和中间品制造业里部分行业的数据,显示我国经济中出现的消费升级趋势很大程度来源于企业产品的更新迭代。饮料行业PMI在2012年至2014年之间,一般保持居中位置,只有个别旺季月份会有突出表现,但2014年年底直至2015年年中,呈现淡季不淡的特征。调查中受调企业反映,市场对饮料的需求逐渐呈现健康、绿色特征,产品更新迭代加快,传统饮料市场收缩,而新型饮料份额渐次扩大。2017年,高端饮料走旺,企业反映质量效益回落的原因主要是产品不够优质和创新,一如低端产品市场萎缩的论证。医药制造业PMI从2013年底至2015年连续23个月排名前列,但2016年开始行业内部也出现了二次整合的历程,只有科技投入大、产品质量高的质优企业才在整合中继续胜出,2017年秋季开始,行业数据开始出现整合后的反弹。

战略新兴产业的发展对消费的新供给提供了有效支撑。2014年有数据以来,战略新兴产业生产量保持在55%左右的均值,大大高于制造业和非制造业相应指标,扩张速度惊人。新兴产业涉及产品接近三分之一作用于消费产品,其快速发展对于消费新供给的支撑作用很强。进一步分析新兴产业EPMI数据,可测算得出其增加值近年来保持了15%以上的增速,是消费新供给的中坚力量。

第三,新业态既是新消费的供给端也是需求端,是消费供给体系提升质量的关键领域,可以提升消费品质。数据显示,就业从传统领域不断转向新业态,自服务、区域循环服务、资本服务等业态持续增强,同时支撑消费。

从效率指标观察,新兴产业对就业的吸收增量大大高于传统制造业。非制造业的人力效率最低,每万元产值需要的就业人口最多,是容纳就业的优先领域。同时,2017年数据表明,各个领域的人力效率都继续提升,形成2014年以来的历史高点,意味着产业内部的技术投入、二次整合正为新时代注入新的动力。

从成品库存指标看,技术进步、管理水平提升了生产效率,促生新业态。

从就业指标看,其异动显示我国经济中就业迁移的现象,将持续创新消费格局。最近几年,制造业PMI与非制造业经营状况指标均在50%以上运行,新订单指标今年以来持续保持在53%以上的中高位,同时,就业指标长期徘徊在50%以下,显示企业雇佣的管理人员不断减少,究其原因就是传统企业的生产模式发生了机器替代等重大变革。而从传统企业领域退出的就业人口,在新产业、服务业领域,尤其是自服务、区域循环服务等领域得到吸收。

未来,新兴产业以及新型服务业将在中国经济中构成更大占比,新兴产业的PMI就业指标远高于制造业和非制造业的就业指标。其中,消费增速有可能呈现爆发模式,最终消费支出对GDP的占比逐渐达到发达国家的临界点——80%以上。这一前景,在目前的数据表现中已经有所刻画。

消费的扩张将构筑GDP韧性

笔者2015年撰写的《有质量的增长在路上》一文指出,消费与GDP增速之间的关系并非线性,中低收入人群边际贡献高、总量较大,其消费升级需求满足时,消费时代可以开启。届时,一个最终消费支出为主构成的GDP,其潜含的效益能形成良性的经济循环。

统计数据也表明,消费虽然增速逐年回落但降幅小于投资降幅,这是国民收入提高到一定程度后,经济提质增效、低端制造业转型、注重绿色发展、以人为本的结果。由于消费增速多年保持在GDP增速之上,对GDP的影响将越来越大,消费占比逐年提高,80%成为数学上的一个临界点。世界银行数据显示,国际上主要发达国家的消费支出占GDP的比重也都在80%以上,其中美国达到89%以上,这也是有其内在原因的。因此着力于改善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与不平衡不重复发展之间的矛盾,创造新消费,也是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必由之路。

新的收入结构、新的供给动力持续带来消费加速,投资侧重于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改善民生的棚改工程,也将是居民消费的稳定因子,同时外部环境改善使得我国出口增速能保持稳定增长。由此,即使投资增速有所回落,未来几年我国GDP也能够在新的中枢值上下建立平衡,新消费时代将形成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鲜明特征之一。(中采咨询总经理兼首席分析师)

编辑:刘小源

关键词:消费 制造业 数据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