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党派·声音>统一战线 统一战线

服务香港的心永不改变

——访全国政协副主席梁振英

2017年12月08日 09:22 | 作者:李寅峰 徐金玉 刘圆圆 宋宝刚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专访全国政协副主席梁振英,适逢北京初秋最美的季节。那一天,暖暖的斜阳越过紫禁城的红墙,又穿过酒店的窗棂,温和地映照在房间里古香古色的屏风上,也映照着梁振英谦谦、儒雅的笑容。

几十分钟,侃侃而谈,记者最深刻的印象是,对梁振英来说,无论是见证回归路上的波折、政权移交仪式上的刻骨铭心,还是5年行政长官生涯的点点滴滴、新岗位上的新期待,爱国家、爱香港,这该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无论我在哪里,哪个岗位上,服务于国家,服务于香港的心从来不会改变。”

再谈习近平主席视察香港重要讲话

几个月来,在香港社会,习近平主席视察香港的讲话依然是关注的热点。今年6月29日至7月1日,在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庆典期间,国家主席习近平视察香港。在港短短49小时,习近平主席出席了20场活动,发表了系列重要讲话。梁振英说,这些讲话高屋建瓴,内容丰富,涉及到香港的方方面面。最令他印象深刻的是,7月1日,习近平主席在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大会暨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五届政府就职典礼上的讲话,特别是其中关于香港与中央的关系的论述。习主席强调,要“始终准确把握‘一国’和‘两制’的关系”,要“正确处理特别行政区和中央的关系”。梁振英说,习主席的这一番话,起到一锤定音的效果,社会各界对此极为关注,这也为新一届特区政府工作指明了方向。

在梁振英看来,习近平主席提到的“‘一国两制’在香港的实践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功”是有历史必然性的。“首先,‘一个国家,两种制度’虽然史无前例,但这个安排是科学的、客观的,符合香港和国家的实际情况。另外,‘一国两制’成功实践的必然,是国家的发展。从1997年香港回归之年来说,我们国家总体实力,要比1982年中英就香港问题展开谈判和1990年基本法颁布的时候,都壮大了很多。国家的发展是香港社会发展和稳定的最重要的支撑。”早在1988年就是香港基本法咨询委员会秘书长的梁振英,可谓是见证了基本法和“一国两制”在香港逐渐落地生根、成功实践的全过程,对于“一国两制”在香港的成功实践,他的体会格外深刻。

20年值得总结

时光如梭,转眼香港回归祖国20年了,20年往事历历,主权回归的那一天,梁振英格外记忆犹新。“我当时是香港特别行政区筹备委员会的副主任委员,也是临时立法会成员。1997年6月30日整天,一直到7月1日凌晨,我工作任务都很多,一直在忙。现在互联网上,还可以看到当年香港主权移交仪式的视频,那时我就在台上。每次回看这段视频,我都很激动,仿佛回到现场、回到当天。”

梁振英坦言,那时候,心里想得很多。“比如,过渡期,不少香港居民心存顾虑离开香港,移民到国外。但一个不争的事实是,1997年,很多人迁了回来!我身边就有很多这样的朋友!可见,大家对香港回归后增强了信心。回归前,也会有市民担心,一个国家内,两种币值不同、发行制度不同的货币,是否能并存。但7月1日,早上起来去买早餐,还是在花港币!说明我们‘一国两制’的制度和理念,包括货币制度等,都成功了。”梁振英说,所有的经验都值得总结,“把当年的历程都总结起来,就能说明‘一国两制’这一伟大共识在香港的成功落实。”

“国家所需,香港所长”

大约10年前,记者曾有幸听到过梁振英的一次演讲。开场白,他诙谐地笑问观众:“需要用普通话、广东话、英文,还是用山东话?”再回忆这一段往事,梁振英笑着说,这也是香港的社会特征。“第一,香港是个多元的社会,这里有来自五湖四海、不同背景、不同文化包括不同饮食文化的中国人。第二,香港是一个高度国际化的社会,应该说香港是我们国家600多个城市里国际化程度最高、国际化历史最长的一个,我们应该用好这个特点。”正因如此,在香港发展的诸多理念中,梁振英认为,“国家所需、香港所长”这八个字非常精辟。他特意强调,画龙点睛的是最后一个字———“长”。

“香港很多长处,比如刚刚说到的高度国际化,就可以让香港做祖国内地和世界的超级联系人。如果把香港比作小池塘,国际化的优势便给了其汪洋大海般的资源。香港有的,可以贡献给国家,香港没有的,我们可以到国外去找。过去,在资金方面,香港可以和国际接轨,这个功能比较明显。近几年,我们也在做新的尝试,比如科技方面,也可以通过国际联系,发挥香港所长,满足国家所需。”梁振英举例说,瑞典的卡罗琳医学院(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评审和颁授所在地),近来在香港成立了干细胞研究中心,这是卡罗琳医学院200多年历史里第一次离开本国。“为什么选择香港?第一,香港是中国的一部分,他们很想和中国合作;第二,香港的制度比内地城市更容易与国际接轨、衔接。所以,用好‘一国两制’的双重优势,不仅可以在金融方面,也可以在科技上发挥作用。”

难忘执政香港那五年

卸任行政长官之后,梁振英坦言,工作节奏稍微放慢了一点,自己可以调配的时间多了:“当特首的时候,工作、生活各个方面节奏很快。香港是高度开放的社会,不管是政治、经济,难免有突发的事情。那5年时间,我和同事需要随时回应社会突发事情的诉求,节奏可想而知。现在速度会稍微减慢了一点。”令梁振英欣慰的是,在服务香港的过程中,更能感受到香港回归祖国20年来,政治、经济、民生等方面的发展。“香港现在的经济组成,超过90%的GDP是服务业。随着内地的发展和需要,这一占比还会不断增加。香港的金融服务业本来已经是龙头产业,过去5年,在GDP不断增长的同时,金融服务业占GDP的比例从15%增长到18%。专业服务业每年的增长是8.4%。”随着经济发展,香港特区政府始终致力于改善民生。梁振英说,现在,基层市民的收入一直在提高。“过去几年,占总人口30%的最低收入人群,每年的工资收入都有5%到6%的增长,增幅比占比70%的中高收入人群要高。凡此种种,应该说我们一直在坚持努力地工作着。”

但梁振英也坦言,香港发展过程中,难免也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一个就是房屋问题。可开发土地不足是制约香港发展和民生改善的一个因素,我认为,这需要做大量的思想调整工作。众所周知,香港是城市化密度很高的地方,但有40%的土地是郊野公园,这个比例是不是可以小一些,住的地方是不是可以大一些,这是社会上很关切的问题,也是一个两难的选择,下一步应该还会继续探索。”

寄语未来祝福香港

今年3月全国两会上,梁振英当选为全国政协副主席。7月1日,正式卸任特区行政长官后,工作重心也逐渐发生转移。但生于斯、长于斯,又曾经是这座城市的最高行政首长,一句“服务于香港的心永不改变”,表明梁振英对香港特殊的爱。对于新时期的工作方向,梁振英也有一些预期。“我希望未来能够在更高层面上,在不干预特区政府工作的前提下,多花些精力推动‘粤港澳大湾区’、‘一带一路’建设等工作。”梁振英说,特别是在“一带一路”建设上,香港有大批的非政府组织、民间团体,在请进来、走出去等方面都有优势可用。“在‘一带一路’的5个互联互通中,就有民心相通,香港在这方面有很好的条件,我希望未来可以把精力放在这几个方面。”结合执政香港的这5年,梁振英对香港的未来提出希望。“希望未来20年,香港能够在经济上发展更多的产业,例如创新、科技产业,可以更好配合国家的发展。”此外,他希望在过去几年新开辟土地上陆续建成的房屋的基础上,住房问题能够得到缓解。更重要的是,他希望香港和祖国内地的关系会越来越密切。“回归20年来,我们一直在做人心回归工作,包括青少年对国家和民族的认同工作。未来,在心理上,香港和内地居民一定能走得更靠近一些;在地理上,明年年底之前,将有三条重要的大动脉会通车:一条是莲塘-香园围口岸开通,这也是香港到深圳的第7个陆路边界口岸;第二个是港珠澳大桥通车,将把香港和珠江西岸的距离拉近;第三个就是广深港高铁通车。”梁振英颇为欣慰地说,“不用说5年、10年,到了2019年,香港居民到内地去、内地朋友到香港来,都会更加方便。”

最后,他寄语香港:“把握机遇,在加大自身发展的同时,加入整个国家发展、民族复兴的大业当中去。”(李寅峰 徐金玉 刘圆圆 图/宋宝刚)


编辑:李晨阳

关键词:香港 梁振英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