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党派·声音>统一战线 统一战线

侨乡保护:留住海外游子的乡愁

——“侨乡侨文化保护理论与实践”现场会侧记

2017年12月08日 09:24 | 作者:徐金玉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习近平总书记对侨务工作论述的核心概括为‘根、魂、梦’,其中最基础的是‘根’。根在哪儿?根就在华侨华人的祖屋、祖产上,在他们对祖国风俗民情的记忆中。”近日,在“侨乡侨文化保护理论与实践”江门现场会上,五邑大学教授、广东侨乡文化研究中心博士张国雄讲起了这样一个海外细节。

“中国人讲究生相近、死相迫,在美国、加拿大有很多大的华侨华人坟场,他们的墓碑上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其他字都是竖着写,但最上面一定横排写着这样一行字:广东开平、广东番禺、广东潮州……”张国雄说,“这几个字,就是祖籍地。中国人认同根脉,他们觉得到了另外一个世界报户口,都得说我们是中国人,是中国哪里的人。这体现的就是一种血脉的传承,一种对祖国风俗文化的认同。华侨华人遍布世界各地,侨乡保护的根就在中国。”

“侨乡侨文化保护理论与实践”现场会,就是为更好地推动侨乡地区文化保护和传承,由国务院侨办国内司、广东省侨办和江门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会议选在侨乡广东江门市召开。部分重点侨乡政府侨务部门分管领导及业务负责同志,国内外侨乡文化研究专家、智库学者及海外嘉宾共约150人参加了会议。

张国雄在现场的发言,引来嘉宾学者不时点头呼应。近几年,侨乡保护越来越得到重视,广东在很多工作上走在了前列,并把工作放在了侨乡文化保护这“根”的保护上。张国雄在江门组织创办的广东侨乡文化研究中心,是全国首个侨乡文化研究中心。2001年,他们启动“开平碉楼与村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开启了侨乡文化遗产保护的先河;2008年,启动“侨批档案———海外华侨银信”申报世界记忆遗产工作;2017年省级“侨乡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成立,标志着广东的侨乡文化保护进入到整体保护的新阶段……

“侨乡文化,不仅要注重保护,也要注重传承。”张国雄说,就像仓东教育基地,在这个侨乡的保护修复上,不仅传统建筑会按照老人的回忆来做,还对非遗进行了抢救。这吸引了络绎不绝的留学生、侨胞子女到这里来,了解自己的父辈为什么总是让自己回家乡看看,了解侨乡文化对于祖辈的影响。“现在这个侨乡的社会传播效果特别好,之前每年的村庆日,只有村里几十个人参加,现在香港、澳门乃至海外的侨胞也会赶回来,今年就有2000多人回来过节。现在的仓东已经成为了当地村民和海外村民的精神家园。”张国雄说。

“侨乡文化的保护有继承性。它既凝聚了华侨前辈艰苦打拼的创业经历,也有他们衣锦还乡后在当地创造的侨乡文化,这背后更蕴含了华侨大气开放、创业天下的奋斗精神,对后人有着极大的激励作用。”浙江青田县侨联华侨史料征集办公室主任周峰,已做了侨务工作12年,对于侨乡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同样深以为然。这次在现场会上,他吸收了诸多成功经验,希望可以带回到浙江去。

“在江门,无论是历史文化遗迹、华侨博物馆,还是人们生活等各个方面,都有华侨元素在里面,他们对于侨乡保护等工作确实下了很多功夫。”周峰说,他们目前也在组织筹建青田华侨历史博物馆,史料的征集已经进入到第4年。

“我们希望博物馆能够成为青田华侨的精神家园,能够成为华侨群体的宗祠。”周峰说,现在,当地已征集到了2万多份华侨史料、5万多条数据库信息,很多都是由海外华侨华人提供的,他们对此项工程非常支持。“挖掘抢救侨乡文化资源,离不开社会各界的重视和关注。”

这似乎也与《侨乡文化保护与传承(江门)倡议书》在现场宣读的那样不谋而合:“我们呼吁海内外各方力量共同推动对侨乡侨文化的传播与传承。期望华侨华人成为侨乡侨文化保护与传承工程建设的支持者,主动充当中外文化沟通的桥梁与纽带,成为向世界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言人、践行者,擦亮侨乡侨文化这张‘文化名片’,让更多的华侨华人能及时真切地听得到乡音、品味到乡情、感受到乡愁……”(记者 徐金玉


编辑:李晨阳

关键词:侨乡 保护 文化 华侨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