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书画·现场>讯息讯息

“意象东欧”的背后

2017年12月11日 14:50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2014年春,我在北京画院美术馆初次见到了庄重的油画作品。在他所擅长的倒影和俯瞰航拍主题作品中,最打动我的当属那些淡雅朦胧的倒影系列。“有点儿巴比松、有点儿印象派、有点儿柯罗、有点儿莫奈”,是我对其画作的第一印象。更令我感到好奇的是,与很多艺术家喜好正襟危坐摆拍凸造型不同的是,庄重前言墙上简历部分所配的照片竟然缠着条围巾。个性十足不走寻常路,这更勾起了同好“围脖文化”的我了解他这个人的兴趣。以至于而后不久的相识相知与相熟,更像是水到渠成的缘份了。

万叶千声之一 60cmx80cm 庄重 2016

十月的克鲁姆洛夫小镇之五 30cmx40cm 庄重 2017

秋色连波之十八 150cmx230cm 庄重 2017"


同是2014年,我因协助画院筹备次年举办齐白石首次境外大展而数次往返于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随着对这座多瑙河畔的明珠了解越多,好感也就油然而生。我总喜欢住在布达山顶的渔人堡旁边的酒店,并非这里守着旅游景点,而是因为离国家美术馆咫尺之距,便于我观展开会。记得初冬那次,恰好庄重来微信问候,我随手发给他一张我刚拍的照片,那是酒店窗外冬日晴空下的渔人堡和多瑙河。没想到他很快回复,他于年初才来过布达佩斯看过卡拉瓦乔大展,印象极好也有颇多创作欲望,一拍即合的我们畅聊了许久。第二天由于时差缘故,睁眼时已是国内时间午后,手机却已有几条微信留言。打开一看,庄重竟一夜之间根据我发的照片创作完成两幅油画小稿。我看罢激动不已,两幅小稿不仅契合我身临其境之感,更是他最擅长的画风,我随即回复他,“哥,你以东欧主题创作一个系列办个展览如何?我来给你策展。”于是,源于一张照片的偶然触动,不谋而合的我们在近三年的不断探讨和打磨中最终呈现出本次“意象东欧”主题展览。那张意外唤起庄重创作欲望和灵感的照片,则成为展览中的《布达佩斯之一》和《布达佩斯之三》,也是本次“意象东欧”展览中庄重最先完成的作品。

在西方油画中,风景画从文艺复兴时期的配角到17世纪真正成为主角自成一派,再从罗斯达尔和洛兰的写实派、透纳和康斯坦布的浪漫派到莫奈、毕沙罗和西斯莱等人的印象派,经历了漫长的实践和演变过程。但和我国传统绘画一样,所有的发展都建立在对传统的延续基础上再创新。个人品读庄重的作品,最令我欣赏的有两点。首先,便是吸收并消化西方历代大师在风景画创作中最独特的元素并为己所用;从经典中汲取养分是从古至今每一位艺术家的必修课,但如何从临摹别人的作品转化为自己的风格绝非易事。如果把庄重较为代表性的倒影和航拍俯瞰两个系列看作是带有实验性的突破尝试的话,“意象东欧”中的这组创作则显示出他向传统风景画致意的决心。《无名小镇》系列中树木在风中摇曳的状态带着柯罗的痕迹;《秋色连波》系列中师法莫奈描绘荷塘中光影的斑斓;《布达佩斯》系列中描绘远景时的虚无所借鉴透纳的空气透视……多位风景画大师最具辨识度的细节都能从庄重的画作中寻得蛛丝马迹。这些元素汇集到一起,结合他独特的个人视角,呈现出他心中的东欧印象。

其次,抛开科学性的焦点透视观察方法和从具象到抽象、从描绘形似到追求意境的创作手法演变,色彩始终是西方风景画中最重要的元素。而庄重对色彩细致入微的敏锐和绝佳的把控感是令我印象最深刻的。要知道,中国并非油画天然的土壤。我国名山大川中的层峦叠嶂与云雾缭绕,最适合用浓淡晕染的水墨来表达。反观欧洲,经纬度差异所造就的光影变化、快速移动的低压云层、鲜艳饱和的色泽浓度、欧洲人与生俱来的色彩感觉,构成了西方油画中丰富的色彩关系。想更好地呈现欧洲风景,身临其境的熏陶是必备条件。因为只有站在那片土壤上,我们才可能明白英国为何能诞生约瑟夫·马洛德·威廉·透纳;德国因何能出现大卫·弗雷德里希;法国缘何能成就印象派。小约翰·施特劳斯之所以能谱写出他那最耳熟能详的《蓝色多瑙河》,不仅是诗意的赞颂,更是眼见的真实。数次的东欧采风之行,在给予庄重创作素材的同时,最重要的是感受欧洲风情中的气息。而身为土生土长的南京人,能够在有限的旅行采风中去体悟欧洲特有的色彩关系并学以致用,则绝非写生描摹画照片那么简单。几次金秋时节的旅欧经历,让他通过展览中整体偏黄的色调去应景地呈现多瑙河畔沿途金秋的美景。欧洲夕阳下映射在湖面那淡淡的紫、捷克境内普遍的红砖色系屋顶与秋色那“奇妙的和谐”、晴朗天空下的蓝色多瑙河、布达佩斯初冬弥漫在多瑙河上的灰调浓雾以及雪后建筑与自然间冷暖关系……庄重将这些转瞬即逝的瞬间都用画笔详尽地记录下来,并渲染出专属于自己的色调与记忆中的感觉。值此金秋时节,这些画作为不能身临其境前往欧洲的首都朋友们献上一份“望梅止渴”的东欧风情。

和国画讲究诗歌文学、儒释道哲学和诗书画印等多方面修养一样,掌握西方油画的精髓也绝非是对景写生或静物素描那么简单,画外的素质同等重要。举例来说,在欧洲自文艺复兴起的所有历史时期中,音乐与绘画的变革和发展始终是一致的。在西方油画的诸多题材中,音乐元素占据着重要的比重。欣赏西方古典音乐对于更完整地了解西画传统实乃不可或缺。哪怕画家并不能完全熟读圣经,但同一时期内音乐与绘画的共性和特征应是要了解的。在这一点上,得益于音乐世家得天独厚的优势,庄重在油画的理解上没有停留在表面功夫。出于对古典音乐的共同热爱,如何用画作呈现勃拉姆斯的《匈牙利舞曲》、李斯特的《匈牙利狂想曲》、德沃夏克的《浪漫曲》、斯美塔那的《我的祖国》交响诗等名曲中所徜徉的画面,也是我们在过去三年反复探讨中的重要话题。色泽的明暗、季节的变换、尺幅的交错、原作与手稿的结合、仔细品味,这组“意象东欧”其实是带有韵律和节奏感的。虽没有《匈牙利舞曲》那般热情洋溢,但沃尔塔瓦河的浓郁深情、克鲁姆洛夫的宁静致远、“音乐之都”的精致典雅都早已融入到了庄重的笔触中。

就个人而言,这是我首次策划在世艺术家的展览。与以往策划已故大师的经典艺术展不同,和刚过不惑之年的庄重合作提供给我一种新的可能,那就是策展人与艺术家之间可供探讨和修改的空间。虽然我和庄重并未有机会同往欧洲收集素材,但由于我去过“意象东欧”中的奥地利、匈牙利和捷克,其中维也纳和布达佩斯更是多次前往,因此在他取材取景的旅途中我们一直都在通过微信沟通,为的是让“东欧游记”从最初设想到最终完成的过程中,我们的思路和创意能够始终同步。能够实现今天这个展览,我最想感谢的是庄重对我毫无保留的信任。和很多自命不凡、唯我独尊的艺术家不同;童心未眠且好奇心强的庄重很善于聆听别人的建议,从中吸收并为己所用,实乃“画如其人”。正因如此,当我建议他能否打破常规尺寸创作几幅比较有特点的画作时,他呈现出的几幅《十月的克鲁姆洛夫》系列令我喜出望外,其中第一幅更是我在本次展览中个人毫无疑问的心头好;我还希望能像在数年前英国伦敦的透纳晚期特展中一样将手稿和原作共同展出,去展现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的心路历程,庄重也顺应了我的设想。“意象东欧”展览中呈现的这批作品能够具有如此强的原创性和完整性,均建立在他对我本人的信任上。我由衷地希望,“意象东欧”仅是庄重漫长艺术生涯中的一个色彩斑斓的乐章,他的风景画作品必将随着他阅历的增长,在欧洲文明的浸淫中绽放出更为浓厚,炫目的光彩。

王加

2017年寒露于逸雅轩


编辑:杨岚

关键词:庄重 意象东欧 创作 展览 欧洲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