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物·生活>聚·焦点聚·焦点

王云 胡金木:爱国主义教育如何落地生根

2017年12月14日 15:00 | 作者:王云 胡金木 | 来源:中国教育报
分享到: 

作者: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王云 胡金木

近日,战略科学家黄大年、“中国天眼”之父南仁东的故事温暖、感动着国人。他们舍弃国外高薪归来报效祖国,生动诠释着爱国主义精神的精髓。

01300000009075130792882695285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爱国主义精神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心中,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维系着华夏大地上各个民族的团结统一,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祖国发展繁荣而不懈奋斗。”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要从青少年做起,让爱国主义精神在广大青少年心中牢牢扎根,让广大青少年培养爱国之情、砥砺强国之志、实践报国之行,让爱国主义精神代代相传、发扬光大。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重要内容,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必然要在各级各类学校中开展爱国主义教育。2016年,中共教育部党组发布了《关于教育系统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施意见》,各地教育部门也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具体实施意见。深入、扎实地做好爱国主义教育,考验着教育工作者的智慧。

起始于价值确认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深深地影响着中华儿女。爱国主义精神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共同精神支柱和强大精神动力。

爱国主义也是人类共有的一种精神。法国的拿破仑曾说:“人类最高的道德是什么?那就是爱国之心。”爱国主义一直是人们所推崇的美好品格。波兰音乐家肖邦说:“爱祖国高于一切。”在人类文明的长河中寻找爱国主义教育智慧,实现一种价值确认,树立一种立足于民族文化、合乎时代精神的爱国主义精神,是今天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前提。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非常重视爱国主义教育,他认为,“在我们的事业中最重要的是,让青年的心中怀有一个神圣的东西,即祖国的幸福和强大”。广大教师对于爱国主义教育要有一种价值上的确认,深刻认识到爱国主义教育是学校落实立德树人的基本要求,是教书育人的重要任务。学校教育不仅要发展学生的国际视野、全球精神,更要促进学生良好爱国观念的养成。缺失国家观念的世界公民是不存在的,不懂得爱国的公民,不能成为真正的社会活动主体。

广大教师要勇于改变应试教育思维,认识到学校教育质量优劣标准不是单一的升学率,教师教学优劣的标准不是单一的考试成绩,而是立德树人这一目标的全面实现。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实现社会主义的教育目的,广大教师要警惕那种爱国主义教育“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爱国主义教育又不能变分数,搞它有什么意思”“就像一阵风,说一说就过去了”等错误思想。始终坚持爱国主义教育,是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

建基于价值认同

在爱国主义教育方面,教师与学生需要在价值层面上认可并接纳,形成一种价值认同。若没有价值认同,爱国主义教育只能是一种“宏大叙事”,流于表面,难以深入人心。

爱国主义教育要唤起学生价值认同,价值认同是爱国主义教育的基础。爱国主义教育是多层面的,不仅要深入到爱国主义的知识层面,还要深入到爱国主义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层面。教师不能把爱国主义教育等同于条条框框的知识教育,这样就会致使爱国主义教育外在化、游离于表面,而不能深入学生的内心。

价值认同来源于学生对于自身文化的理解与认可。学生爱国主义精神的形成需要建立在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与接受之上。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那样,“对祖国悠久历史、深厚文化的理解和接受,是人们爱国主义情感培育和发展的重要条件”。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染,使学生形成一种爱国主义精神。

同时,价值认同还离不开平等的价值协商。我们强调价值认同,并不否认学生之间的价值差异,也不否认价值冲突的存在。价值认同不能来自教师的价值强制,教师要在尊重学生主体性的基础上,以价值协商的方式进行价值引导,引导学生形成健全的爱国主义精神。

没有价值认同,任何爱国主义教育策略都是无力的。基于价值认同,学生才能形成深层次的价值共识与情感共鸣,爱国主义精神才能内化于心,外显于行。

编辑:位林惠

1 2

关键词:黄大年 爱国主义 教育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