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物·生活>高端访谈高端访谈

黄旭华:誓言无声 初心永恒

2017年12月26日 10:48 | 作者:叶乐峰 | 来源:光明日报
分享到: 

有一种选择叫隐姓埋名。在荒岛的风沙中,在深海的惊涛下,在最美的年华里,为了铸国之重器,三十载春夏秋冬,青丝变白发。

有一种誓言叫此生无悔。在加入地下党的峥嵘岁月中,他说:“如果祖国需要,我的血可以一滴滴地流,直至流光。”

有一种追求叫科学家精神。面对国外严密封锁、国内科研条件一穷二白,他不因客观环境而放松科研要求,用最“土”的办法解决尖端技术难题。在极限深潜的生死考验面前,他一如战争年代的坦然:“入党誓言就是我的奋斗初心。”

如今93岁的他,仍坚持工作,老骥伏枥、壮心不已。

他,就是全国道德模范、我国第一代核潜艇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719研究所名誉所长黄旭华。

f44d30758a761babaea401

为铸大国重器,黄旭华隐姓埋名三十载,获评“2013年度感动中国人物”。资料照片

11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与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代表合影时,拉着黄旭华的手,邀请他坐在自己身边,这一温暖的场景通过媒体传遍大江南北,直抵人心。

12月14日,武汉中山路450号,中船重工719所行政楼。回忆那一幕,黄旭华仍心潮澎湃:“我做梦也没想到,总书记竟然把我请过来坐到他身边,还问了我的健康情况。总书记的关怀,我已经传达给身边的人,我要让所有同志认识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任重道远,要接力奋斗。”

12月15日下午,武汉中船重工717所行政楼大礼堂,黄旭华作十九大精神宣讲:“我们在座的都是科研人员,高级知识分子,应该有时不我待的紧迫感,要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贡献力量。”一个多小时动情的宣讲打动了在场所有听众,掌声雷动。

少年之志

“我不学医了,我要科技报国,我要学航空,学造船。” ——黄旭华

时代的洪流卷起一朵朵奔腾的浪花,一个人的成长成才脱离不了时代的浸染,黄旭华的英雄人生有迹可循。

今年27岁的电影摄影师钱添添,从小就生活在719所大院里,长大后才发现自己童年起就熟悉的“黄爷爷”,原来拥有如此传奇的人生。她想把“黄爷爷”人生经历拍成一部传记电影,此事在她心里酝酿很久了。记者猜想,“黄爷爷”的求学之路一定会是电影的开头部分,一粒报国梦的种子在此生根发芽。

f44d30758a761babaea402

黄旭华早期工作现场照 资料图片

1924年,广东省海丰县,一个乡医之家,一名男婴诞生,排行老三,名叫“黄绍强”。在父母的熏陶下,小绍强有了从医的理想,希望长大后救死扶伤。

外敌入侵的年代,中华满目疮痍,小绍强的求学之路充满艰辛。1937年,家乡学校停办,1938年大年初四,14岁的黄绍强和大哥告别双亲,赶往已迁到广东揭西山区的聿怀中学求学。

在崎岖的山路上,他们接连走了四天四夜,终于抵达聿怀中学。在日机的轰鸣声中,在婆娑的甘蔗林里,在仅能遮风挡雨的草棚下,黄旭华系统地学习了较为全面的文化知识。

1940年夏,战事吃紧,学校又被停办,黄绍强听闻广西桂林是西南文化大后方,遂慕名前往,屡经磨难,终于在1941年8月初到达桂林,并顺利通过桂林中学的入学考试,在那里,他改名“黄旭华”,取自“旭日荣华”。

1944年6月,日寇的铁蹄逼近桂林,黄旭华在匆匆结束高中学习后,再度开启了自己的求学之旅。在颠沛流离的求学之路上,黄旭华目睹了山河破碎,百姓命比纸薄,这让他思考:为什么中国老百姓到处流浪,家破人亡,妻离子散?为什么中国那么大,却不能安放一张平静的书桌?

f44d30758a761babaea403

黄旭华早期工作现场照 资料图片

他得出结论:中国太弱小了,贫弱就要挨打,我不学医了,我要科技报国,我要学航空,学造船。但那时,所有知道他出身的人,绝对不会料到这位大脑门的“三小子”将来会成为中国第一艘核潜艇的总设计师。

1944年,黄旭华几经辗转来到重庆,进入国民政府为流亡学生开办的大学特设先修班,一年后黄旭华以优异的成绩被国立交通大学(现为上海交通大学)录取,学习造船专业。

在交大这片知识的海洋里,黄旭华如饥似渴,孜孜以求,他既接受了西方先进的知识体系与科学观念的熏陶,又得到了诸如叶在馥、辛一心、杨槱等国内造船大师的耳提面命,为日后从事核潜艇的研制奠定了深厚的专业基础。

编辑:位林惠

1 2 3 4 5

关键词:黄旭 旭华 华 黄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