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书画·现场>讯息讯息

“全国第二届行书作品展”评审观察

2017年12月27日 17:20 | 作者:杨阳 | 来源:中国艺术报
分享到: 

近日,“全国第二届行书作品展”评审工作在海南省海口市结束。距离全国首届行书展举办已经11年,作为受众面最广的行书的全国展,本届展览早在发布征稿启事时就引起了书法圈的极大关注。据了解,本次展览共收到14451件投稿作品,其中江苏、河南、山东、广东、湖南居于来稿量全国前5位。经过评委会严格评审,共有296位作者入展。

海南省书协副主席陈洪介绍,在本次活动征稿阶段,中国书协就派人到海南省书协进行专门培训,对于全部工作流程及注意事项予以专业指导。“在收稿阶段,即便是本省、本市的投稿,也要求统一快递寄至收稿处,寄出有记录、签收有签名,使作品渠道有迹可查询。甚至在签收后,打开快递包装时会有摄像人员进行拍摄,确保每一件作品的签收情况都有明确的可查询的记录。 ”他说。

14400余件的投稿作品, 5天的评审时间,这对于评委们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评审中,13位评委被分为4个组,每组3至4位评委、 1位监委。即便是被分为4个组同时进行,评委们的工作量仍然很大。初审中,只要有一位评委认为作品尚可,作品即可进入下一轮的评审。时间短、任务重,但为了能更大限度地保证好作品不被遗漏,在初评以后,各小组又进行了交叉初评——1组和4组、 2组和3组,分别将另一组没有被评审上的作品再进行一次评审,将被错过的好作品选上来。

在初审阶段除了交叉评审,还有自查评审:各组评委对所有初评选出的作品进行查看,平衡审美尺度后,各小组对本组选出的作品进行审查,集体讨论决定作品取舍。在取舍时要服从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但若出现争议较大的作品时,将对作品进行单独悬挂,展开集体讨论。即便在终评以后,也设有复议制度,对有争议的作品再次进行评审表决。本次评审活动监审委员会委员孟鸿声说:“评审各个程序环环相扣,非常科学。在评审过程中,大家一丝不苟地严格按照要求,对有争议的作品反复论证,不让每一位有希望的作者的作品漏下来。 ”

评审结束以后,展览评审委员会主任孙晓云注意到,与以往相比,此次参与的年轻人多了起来,这是一个好现象,“我们也愿意看到有更多的后起之秀,毕竟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与传承,尤其是中国这种古老的书法艺术的延续还是需要有年轻人来接续” 。年轻人的崛起是值得欣慰的,但是,行书作为在中国普及面最广、参与人数最多的一种书体,行书展亦是单项展中最受关注的,在这样的一项展览中,似乎少了一些老作者的参与,对此,孙晓云说:“对于这样一个备受关注的大展,我们还是希望一些高手们能参与进来,在最后总结会上我们也讨论在今后是否可以对大家公认的、连续获奖的一些老作者进行特邀等,以使展览能更加丰富充实。 ”

就本届展览投稿作品总体而言,大多数作品有清晰的取法来源。学术观察员邓宝剑说:“近些年来,书坛有一个明显的现象是,很多学书者能够对前人法帖尤其是墨迹进行深入地学习,对范本中的精微之处多有领会。本届展览中,我们能看到学米芾者众多,学习颜真卿、苏轼、黄庭坚、赵孟頫、董其昌者亦随处可见,其中不乏形神兼具的佳作。 ”

在此次投稿作品中依然能看到有颇多跟风者,“在入展的作品中,能够逼似古人而少受时风沾染的便堪称上佳之作了。有几件作品古意盎然,运用自如,入古之功令人叹赏。当然,我们更加期待这几位作者能够在此基础上脱化而出,呈现一番深得古法而又个性独具的新境界。 ”邓宝剑说。


编辑:杨岚

关键词:全国第二届行书作品展 第二届行书作品展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