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 要闻

贺禹:中广核要勇做我国清洁能源出海的排头兵

2017年12月29日 16:51 | 作者:张振兴 | 来源:中国电力新闻网
分享到: 

在一带一路经济带建设中,中国核电正在迎来新一轮的出海契机。今天,中国广核集团(以下简称中广核)已经成为中国核工业发展的中坚力量。然而,当前世界核电发展处于低潮期,各个国家核电巨头均面临不同程度的挑战,中广核如何探索出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一度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

在国际清洁能源论坛(澳门)召开期间,中国电力报对中广核董事长贺禹先生进行了专访,请他为我们讲述中广核在进军世界清洁能源市场方面做出的探索和努力。

中国电力报:目前,中国已经成为核电发展的引领者,华龙一号也成为一张崭新的名片。在核电领域,中广核开拓海外市场总体情况如何?

贺禹:作为中国最大的核电运营商、全球最大的核电建造商,中广核拥有在运机组20台、在建机组8台,已建立了与国际接轨的、专业化的核电生产、工程建设、科技研发、核燃料供应保障体系。近年来,中广核大力推进国际化战略,践行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核电、核燃料等主要产业板块均在海外进行布局。

从上世纪80年代建设大亚湾核电站开始,经过30多年的不断发展,中广核成功走出了“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发展道路,成功研发了自主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并推动“华龙一号”进入英国打造中英合作的旗舰项目,正成为世界核能领域的一支新生力量,初步获得了罗马尼亚、捷克、波兰、肯尼亚、泰国等多国政府的认可。

围绕“一带一路”,中广核在铀资源保障和核燃料供应方面也取得了重要进展。中广核已成为中国最大的海外天然铀资源开发商,为国家储备了30万吨天然铀,成功开发了全球储量第三大的纳米比亚湖山铀矿,打造了纳米比亚最大的中资项目,与哈萨克斯坦合作进行了铀资源开发和核燃料组件厂建设。具备了天然铀采购、运输、储存、销售全过程控制能力,已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天然铀生产商。

中国电力报:2017年,欧美核电市场总体并不景气,世界核电巨头均遭遇了不同程度的财务危机,西屋电气、阿海珐甚至走向了破产,发展中国家正在成为核电发展的新市场。中广核如何看待当前世界市场?又有怎样的战略布局?

贺禹:近年来,全球核电发展规划出现了一些新动向。绝大多数传统核电国家以及新兴核电国家继续保持发展核电意愿,仍在有序推进相关项目。未来核电发展主要在中国、印度、俄罗斯等新兴经济体,中国将是未来核电装机容量增长最快、增幅也最大的国家。总体看,全球核电市场的整体发展趋势仍在稳步向前。但在全球核电出口趋势方面出现了一些新特点,核电机组的造价、融资方式成为能否获得订单的一大重要因素,此外,国家顶层推动的方式逐渐成为各国实现核电出口的一大重要策略。

据统计,未来10年国外预计有60至70台新建机组的市场空间,同时还将有30至40台机组退役,20至30台机组延寿,海外核电项目开发空间巨大。

未来,中广核将按照“一带一路”指引继续推动核电走出去。“一带一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战略构想,代表着开放包容、合作共赢,这为我国企业“走出去”提供了极好的平台。中广核将紧抓国际能源市场复苏的战略机遇,借“一带一路”的东风,积极布局中东欧、东南亚、西亚、非洲等目标市场,大力推动中国核电走出去,力争成为“一带一路”的排头兵。

中国电力报:在国际化市场的开拓中,中广核遇到了哪挑战?又是怎样克服的?

贺禹:“走出去”是一个系统性工程,面临着许多机遇,但也面临着各种挑战。作为“一带一路”先锋,中广核在走出去过程中,进行了诸多有益的探索。

首先,“一带一路”沿线地缘政治关系错综复杂,目的地国家的政策和政治变动等都会为企业带来不可控的系统性风险,而东道国政府对外国公司的大型投资项目落地具有举足轻重的话语权,取得东道国政府的支持对项目的成功与否将会起到关键作用。

中广核历来非常重视与东道国政府、媒体以及公众持续地沟通,主要体现在处理好与境外政府机构及政府官员的关系,处理好与当地媒体的关系,加强企业社会责任建设等。比如,湖山矿在建设过程中,非常重视社会责任。在矿建过程中,为了保护“世界八大珍稀植物”之一的纳米比亚国花千岁兰,湖山项目聘请当地的植物学家共同研究,优化设计线路走向,最终只移植了3棵千岁兰,而原计划需要移植200棵。由中广核冠名的非洲大陆最大马拉松赛事之一的“湖山杯”马拉松赛已连续举办了三届,成为当地的一大体育盛事。

其次,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很多都具有民族成分复杂、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等问题,如何在复杂的环境下解决公司本土化过程中所遇到的相关问题,实现中广核和当地经济的共同发展是中广核在一带一路市场开拓中面临的挑战之一。

中广核尊重目的地国家的合法利益和发展诉求,求同存异,与当地员工多沟通,多对话,朝着消除彼此隔阂,增进彼此互信的方向努力,始终坚持“属地化经营策略”,主要包括人员属地化,管理适应原公司文化等。

中广核在英国的核电投资就是如此,我们目前在英国的投资平台均已搭建并且开始实体化运作,现在我们已经开始与英国政府达成一致,共同培养英国的核电工程师,并且已经与帝国理工大学、伯明翰大学等高校合作培养人才,积极利用英国本地人才来推进项目建设和生产运营。

再次,公司境外收购后的文化整合是企业面临的另一个主要风险,文化整合失败也成为中国企业跨国并购重组整合中最大的风险。中广核重视跨文化融合管理,实施了多种形式举措有效进行文化沟通,包括积极融入当地文化,有效进行跨文化沟通,选择合适的文化整合形式。

2015年底,中广核收购了马来西亚埃德拉项目,将马来西亚、孟加拉国、埃及、阿联酋、巴基斯坦五国13个项目收入囊中,一跃成为我国在海外装机容量最大的能源企业之一。在埃德拉收购后,我们就面临着文化融合的问题,我们采取了邀请马来西亚高管到中广核来“寻根”的方式,让他们到大亚湾核电基地来参观体验,让他们理解为何中广核如此重视安全,为什么强调“一次把事情做好”。我们尊重他们的文化,比如在到中国培训时,为穆斯林员工专门设置场地做祷告,在选择马来西亚新的办公点时着重考虑祷告需求等,这些点点滴滴的举动得到了马来西亚高管和员工的认可,加速了文化融合。

此外,“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多达六十余个,政治、法律、社会、文化差异甚大,如何应对公司在国际化进程中出现的经营管理、人才培养等问题是所有中国企业实施“一带一路”国际化战略所面临的重要挑战。

我们着眼长远,提前储备具有国际化视野和能力的人才,建立国际化的人才开发体系。在企业自己培养国际化业务核心骨干人才的同时,在海外招聘目标国当地人才、中国留学生和国际人才,不拘一格降人才,为“走出去”战略的实现储备坚实的“人才梯队”。

中国电力报:目前,我国的华龙一号已经成为中国崭新的一张名片,与其他国家的三代核电技术比较,我们的优势在哪里?

贺禹:华龙一号是中国自主创新、集成创新和机制创新的成果,是由中国广核集团和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在中国三十余年核电科研、设计、制造、建设和运行经验的基础上,投入大量精力,充分借鉴国际三代核电技术先进理念,汲取福岛核事故经验反馈,采用国际最高安全标准合作研发设计的三代核电技术。

一、 是安全性符合要求。采用了“能动与非能动相结合”的设计理念,各项技术指标全面满足我国最新核安全法规要求和国际、国内最高安全标准,目前正在英国进行全球公认最严苛的通用设计审查(GDA)。

二、 是技术相对成熟可靠。华龙一号是在已经自主掌握并在国内有32台建造业绩、130堆?年运行经验的二代改进型技术基础上,通过渐进式改进形成的新堆型,充分利用了现有的设计技术和装备制造体系,95%的设备采用成熟的设计和制造工艺,关键设备如主泵、蒸汽发生器、DCS等均采用成熟定型产品,具有丰富的工程应用和运行经验,剩下5%的新设备也已经全部完成试验验证。

三、 是产业配套能力强。由于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不存在受制于外方的关键技术和设备,首台机组国产化率即可达到85%,国内现有的产能和资源可以支撑年开工10-12台华龙机组。目前国内4台在建华龙机组质量、进度总体可控。

四、 是经济性具有竞争力。得益于既有技术和工程经验的继承性以及较高的国产化率,华龙一号建造成本与全球主流三代核电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竞争力。通过批量建设和设计优化,经济性还会进一步提升,建造成本可以做到与二代改进型相当。这不仅有助于推动国内核电安全高效发展,对于增强国外客户信心、实现核电“走出去”的国家战略同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中国电力报:中广核广西防城港核电厂华龙一号核电机组进展情况如何?是否可以预期并网发电时间?

贺禹:广西防城港华龙一号示范机组进展顺利,截至目前, 3号机组已完成核岛内层安全壳第11层(非闸门区域)混凝土浇筑和第12层(非闸门区域)钢筋绑扎,3号核岛钢衬里第8层筒体正进行环缝焊接;4号机组核岛第2层钢衬里筒体竖缝及环缝已焊接完成。此外,防城港二期工程常规岛、泵房等厂房建设均按照计划推进。3、4号机组汽轮发电机组、反应堆压力容器等核心设备制造已全面启动,均实现国内制造厂商承制,主要设备国产化率已达86.7%。

编辑:曾珂

关键词:清洁能源 中广核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