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国企·民企>深·观察深·观察

让醉心基础研究者能“一辈子只干一件事”

2018年01月10日 13:51 | 来源:新华网
分享到: 

新华社北京1月8日电 题:让醉心基础研究者能“一辈子只干一件事”

新华社记者陈芳、董瑞丰

一辈子全心全力干一件事——王泽山一生钻研火药,侯云德与病毒斗了半个多世纪。道固远,笃行可至——这是8日站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领奖台的两位院士给中国科技界尤其是科技管理者的启示。

1122228062_15154370451471n

一个国家的科技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是相适应的,有其内在规律。重大科技成果需要接续奋斗,久久为功,绝非一朝一夕可得。能够站在最高领奖台上的,从举国振奋的“两弹一星”、杂交水稻,到世界领先的铁基超导、超级计算机,哪一项成就不是经过几代科学家、数十年积淀而来?

科学研究有其自身规律,耐心投入方有产出,科学家往往坐了几十年冷板凳,才振翅高飞、一鸣惊人。但如果只盯着一鸣惊人,一味拿短期绩效当作考核标准,就会导致部分科研人员紧盯“短平快”项目,不敢去碰一些有原创性、能带来重大突破但风险大、周期长的课题。而后者恰恰是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强化战略科技力量所亟需的。

欲速则不达,只有把基础打得更扎实,全社会的创新能力才能变得更强。这需要我们更加尊重科学规律,为醉心基础研究的科研人员创造更多宽松环境,继续创新科技管理体制和考核评价机制,让他们有“一辈子只干一件事”的自由、激情,而无后顾之忧。比如,为基础科学研究提供更持续、长远的规划与支持;加快改革对科研人员的评价体系,聚焦原始性重大创新、引领性前瞻研究;落实首席科学家制度,赋予创新领军人才更大的资源支配权等等。

这些年我国科技进步有目共睹,这是多年艰苦努力的结果。科学研究要的是坐冷板凳、下苦功夫,不能一味东摇西摆。全社会要进一步创造条件,让从事基础研究的科学家有“一辈子只干一件事”的恒心。

编辑:刘小源

关键词:基础研究 研究者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