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协协商政协协商

陕西省政协助推坚定“文化自信”纪实

2018年01月18日 08:47 | 作者:石秀燕 包松娅 路强 邢文广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弘扬红色文化,铸就文化自信之“魂”

延安对于当代中国,对当代中国人,有着非比寻常的历史意义。俯瞰延安,她就像一位伟大的母亲安详地静卧在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之间,又像一位倔强、内敛的父亲屹立在黄河西岸。

采访组一行走进初冬的南泥湾村时,已经70多岁的村民侯秀珍大妈早早地迎了出来。干净整洁的小院里,她公公军垦时开凿的三孔老窑洞加固之后散发着岁月的幽香,旁边改革开放后盖起的三间水泥红砖房,宽敞明亮。

“儿子儿媳一家都在延安城里,他们总想接我去城里享福,可我舍不下这里呢。”侯秀珍大妈坐在沙发里,面前的茶几上放着几沓各种各样的奖章、荣誉证书和证件,“有的是我的,有的是我公公的,我公公很早就是陕西省、市、县,三级政协委员了。”侯秀珍大妈介绍着,淳朴面庞上一片笑意。

“现在日子这么好,为什么不去城里享福啊?”面对大家的疑问,侯秀珍大妈渐渐收起笑容,她搓着粗糙干裂的双手,“我从小跟家人讨饭来到南泥湾,是南泥湾从‘烂泥湾’到‘好江南’的直接见证人。但现在还能谈谈南泥湾故事的老人越来越少了,我不能走,也不该走。”侯秀珍大妈说着说着红了眼圈,“我得留在这里,让一代一代的孩子们知道当年的南泥湾,让外面那些不断来延安来南泥湾寻找红色足迹的人们,了解南泥湾精神,传承南泥湾精神,发扬南泥湾精神。”

这是一位普通的南泥湾老人对陕西“红色文化”最真挚的守候。在陕西,以延安为代表的“红色文化”,是照耀中国现在和未来的一座灯塔。用韩勇的话说,革命文化是中国共产党人独有的红色基因,也是我们坚定文化自信的底气所在。通过大力弘扬红色文化,增强人们对党领导各族人民艰苦奋斗历程的价值认同,汲取继续前行的力量,鼓舞斗志,焕发活力。这是陕西省各级政协这些年来推动增强文化自信的题中应有之义。

“延安是党中央在革命战争年代长达十三年的根据地和行政中心所在地,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发挥中流砥柱作用的核心,是一座历史的宝库,是一部革命与战争的大书,是中国历史长河中的一盏明灯。这些历史积淀和圣地文化需要借助现代技术手段,进一步深入挖掘和弘扬。”全国政协委员、陕西省政协副秘书长王二虎在北京参加全国两会时,无论发言还是接受采访,他三句话离不开的话题就是“把延安建设成为突出体现中流砥柱作用的红色旅游圣地”。

旅游是文化所能附着的表现载体。旅游文化服务和文化环境直接影响着游客对文化的感受力。为了让来陕西旅游的国内外游客充分领略陕西文化的博大精深,陕西省政协2017年分别就“提升旅游文化服务,改善旅游文化环境”主题先后两次组织常委、委员,会同省旅游局、省民盟、省台盟赴延安、安康进行了重点调研,充分吸纳各方面的真言良策,形成了《提升旅游文化服务改善旅游文化环境的调研报告》,向省委、省政府提出意见建议,得到省委、省政府及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近年来,延安市委、市政府提出“红色旅游兴业战略”后,旅游业也成为促进延安“后石油时代”经济转型发展的重要产业。2017年年初延安市政协全会上,“旅游产业发展”同样成为委员们讨论发言的高频词,大家都在为讲好“革命圣地”的红色故事献良策,出实招。离开延安时,记者对采访中听到的这样一件红色故事印象深刻:1988年4月的一天,原359旅副政委王恩茂重返南泥湾。老人家来到当年农垦的驻地,坚持从当地老百姓手里买了一把普通的锄头,意味深长地说,要把它带回北京当作“传家宝”,让子子孙孙不要忘了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南泥湾精神。

编辑:刘小源

01 02 03

关键词:文化 陕西省 陕西 政协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