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书画·现场>讯息讯息

从悲鸿到黄河——杨先让新书发布会举行

2018年01月18日 19:48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近日,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主办的“从悲鸿到黄河——杨先让新书发布会”在北京图书订货会上举行。发布会上,杨先让携两本新书《徐悲鸿》和《黄河十四走》出席,与嘉宾展开对谈。

新书发布会现场

新书发布会现场

杨先让,1930年生于山东牟平养马岛, 1948年考入国立北平艺专,也就是现在的中央美术学院,成为徐悲鸿的学生。在徐悲鸿生命最后的五年(1948—1953),杨先让不仅得到了老师徐悲鸿的亲切教导,而且对一代绘画大师徐悲鸿有了更直观的认识。徐悲鸿1953年去世后,杨先让与徐悲鸿一家始终保持着联系。1999年,杨先让在美国做了一次主题为“徐悲鸿的才情与际遇”的演讲,此后花了整整一年时间搜集整理材料,构思写作框架,几易其稿,终于写就《徐悲鸿》一书。

1

2

在本书中,杨先让以学生的视角讲述了徐悲鸿的一生:徐悲鸿年少时随父习文学艺,因家境贫困而不得不与父亲游走他乡,以替人写春联、刻章、画山水和肖像为生。父亲去世后,他独闯上海滩,四处碰壁、几近绝望时,得到贵人相助,结识了康有为、陈三立等人,甚至有机会东渡日本学习,眼界大开,画艺精进。

1927年,徐悲鸿甫一归国,即投入到艺术教育中,马不停蹄地奔走于上海、北平、天津、广西、重庆等地,一面挖掘培养艺术人才,一面专注收藏古今画作,为中国现代美术教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他甚至以举办义卖画展的形式加入到抗战的队伍中,不畏强权,以艺术家的力量救国家于水火之中。在当时,美术界对东方艺术与西方艺术、传统与创新都存有不同的见解,倡导革新的徐悲鸿时常陷入“论战”之中。而今,徐悲鸿的马已成为经典,《愚公移山》《九方皋》等创作也成为绝唱,他开创的美术教育体系业已成为典范——时间证明了一切。

3

徐悲鸿曾将“独持偏见,一意孤行”作为自己的座右铭,作为徐悲鸿的学生,杨先让也多少继承了这种精神。杨先让是科班出身的版画家,很长一段时间里执教于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

《黄河十四走——黄河民艺考察记》则是杨先让率领民间艺术考察队深入黄河流域,对黄河流域民间艺术生态的图文记录。自1986年至1989年,杨先让作为中央美术学院民间美术系的组建者之一,率领考察队十四次深入黄河流域,考察当地的民间艺术种类、艺术风格、民间艺人、节庆习俗等,足迹遍及青海、甘肃、宁夏、陕西、山西、河南、河北、山东8省(区),故书名“黄河十四走”。在走访中,考察队积累了近千张图片资料,并整理出二十多万字的文本。书中不仅详述了安塞腰鼓、画像石、木版年画、剪纸、农民画、石刻、泥(面)塑等民间技艺,还分析了其艺术风格、反映的民俗风貌、折射的文化内涵等,并记录下当时优秀的民间艺人(如刘兰英剪纸、苏兰花剪纸、潘京乐皮影等),较为全面细致地展示了黄河流域的民间艺术面貌。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向中央美术学院、徐悲鸿纪念馆赠书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向中央美术学院、徐悲鸿纪念馆赠书

生动鲜活的民间艺术,向来被誉为民族历史文化的“活化石”,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本书作者及考察队成员对黄河流域民间艺术的考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近年来,随着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视,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加入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整理、研究、保护、探索与开发队伍中。本书作为一部系统整理、记录黄河流域民间艺术的著作,依然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提供着思路、方法和方向。


编辑:杨岚

关键词:徐悲鸿 新书 黄河十四走 杨先让新书发布会

更多

更多